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水污染加剧和水环境恶化,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这一严重情况在“九五”期间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水利既是基础设施建设,又是生态环境建设。因而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对防治水污染和水环境保护领域科学研究的力度。六大江河和若干湖泊的治污研究全面展开,取得了污染物种类、含量和分布,污染机理、规律和危害程度,水质自动监测方法和防治污染对策措施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系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对多沙河流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其中黄河泥沙对重金属及有毒有机物影响的研究和泥沙同有毒物相互作用的水质模型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长江干流主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的研究”,对长江干流近岸水域主要污染物种类、含量和分布、沉积物污染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客观和科学的评价,首次确定了干流污染带长度,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www.xing528.com)
“六大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研究”,对海河、淮河、松辽、黄河、长江、珠江六大流域854座县以上城市的10317个排污口排污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100多万个数据。采用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排污规律,分类排序列出了严重污染区域,分析了我国江河水域的污染状况与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污染发展的趋势。为我国江河水域的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另外,“长江三峡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开创了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施工区环保工作的先河。“滇池水动力特性与水质保护措施研究”、“太浦河开通后对黄浦江上游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等均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国外引进技术建立的太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国大区域水质自动监测中为首次应用,可实时了解各水域水质状况,对污染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制定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方案,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