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线/两线式水位控制器操作指南

三线/两线式水位控制器操作指南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位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简单,故障多发生在外部接线和继电器触点的接触不良上,因为成本低廉,更换方便,维修价值不大。

三线/两线式水位控制器操作指南

传统的三线式水位自动控制,一般水位探针采用金属导线,因探测回路电阻较小,其电离作用,易使探针表面产生绝缘性结晶体,使用时间一长,会使探针的接触电阻变大而失效。该例三线式水位控制器采用集成电路,利用其输入阻抗高的特点,回路电阻达200kΩ以上,有效地改善了这种状态,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可靠性,降低了检修成本。

图8-20a所示电路,采用555时基电路,将其2、6脚短接在一起,由3脚输出控制信号,这种接法使电路具有“反相器”特性。电路巧妙地运用在输入低电平(等于或小于1/3Vcc)时输出为高电平、输入高电平(等于或大于2/3Vcc)时输出为低电平的特性,利用1、2、3线水位探针随水位变化时造成R1、R2对Vcc电源的分压,形成2、6脚的输入信号,使水位在中心线(1、2线为水体电阻所短接)时,U1的输出状态不变,只有在最高水位时,U1的3脚变为低电平,继电器KA释放,水泵停止工作;在最低水位时,U1的3脚变为高电平,继电器KA得电动作,水泵工作,开始上水(水泵供电的主电路省略未画)。这种控制方式避免了在中水位附近水泵频繁起停的弊端,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得以提高。

图8-20b所示电路,则在Vcc为9V供的情况下,利用555时基电路对1/3Vcc和2/3Vcc电压敏感,而对1/2Vcc电压保持原输出状态不变的特性,用在B探针串联4.5V稳压管的巧妙方法,使控制装置的信号引线由三根减少为两根,将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电容C1的作用是在装置上电期间,在555时基电路的输入端产生一个瞬态高电平,使输出端为低电平,避免水泵在上电期间产生突发性的起动。此后,根据A、B、C探针检测水位的高低,使水泵处于工作或停机状态。

978-7-111-42056-9-Chapter08-21.jpg(www.xing528.com)

图8-20 三线式、两线式水位控制器

当水塔中的水位处于低水位时,B、C两探针之间因水位低落呈现开路状态,555时基电路的2、6输入脚——电路中P点为接地22kΩ电阻“下拉”的低电平,输出端3脚变为高电平,晶体管VT导通,驱动继电器KA,水泵得电上水;随后水塔内水位逐渐上升,至中水位,探针B、C经水体电阻短接,此时电路中P点由低电平变为4.5V(由D1稳压值可知,22kΩ电阻两端电压也为4.5V),555时基电路维持高电平输出状态不变,水泵持续工作,水塔继续上水;水塔中水位上升至高水位时,探针A、B经水体电路短接,电路中P点变为9V高电平,555时基电路输出状态反转,3脚变为低电平,继电器KA掉电释放,水泵停止工作;此后,水塔水位逐渐下降,由高水位至中水位时,探针A、B脱离水体电阻而开路,而B、C探针仍为水体电阻所短接,P点电位由9V降为4.5V,555时基电路维持低电平输出状态不变,水泵仍在停止状态。直到水位下降至最低位,B、C探针脱离水体电阻而开路时,电路中P点由4.5V变为1/3Vcc低电平时,电路输出状态反转,水泵得电开始工作。

水位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简单,故障多发生在外部接线和继电器触点的接触不良上,因为成本低廉,更换方便,维修价值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