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JKL5CF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整机电路解析

JKL5CF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整机电路解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25 JKL5CF控制器信号检测电路图2-26 TL431器件符号、封装形式、原理图和测试电路图短接VREF、K端子,接成图2-26中的测试电路,即成为2.5V稳压电路。电路构成一个5V基准电压源,再由N2-1电路处理后输出2.5V的基准电压。

JKL5CF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整机电路解析

1.JKL5CF型控制器信号检测电路(见图2-25)

信号检测电路,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电网电流、电压采样信号的输入处理,以生成无功电流(或功率因数角)信号,供MCU内部运算处理后,得到电容投切动作的数据依据。由5V基准电压源、电压跟随器、反相放大器等电路组成。

[5V和2.5V基准电压电路]由T1电源变压器的8.5V绕组输出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桥全波整流和电容滤波后,一路经集成稳压器78W05,取得+5V稳定电源,作为MCU芯片的供电,和外围电流、电压采样电路运算电路的供电;一路由260Ω电阻降压后,由基准电压源431AC处理为5V基准电压,输入MCU的37脚,作为内部A-D转换电路的运算基准参考,用于处理由35、36脚输入的电流和电压检测信号。5V基准电压又经电阻R3、R4分压为2.5V后,送入由N2-1电压跟随器的同相端,N2-1输出的2.5V基准电压,同时引入:

1)反相器N2-2的同相输入端12脚,作为比较基准电压,对应于0V输入交流信号;

2)迟滞电压比较器N2-3的同相输入端3脚,作为比较基准;

3)电流检测信号和电压检测信号的公共端,即电流检测信号的in端。

本电路所用到的基准电压源器件,型号为431AC(其他型号为TL431、LM431、μA431),为3端控制器件,该器件又称为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常见封装形式有TO-92(塑封直插)和SOP-8(8引脚贴片封装,4,5脚为空脚,2、3、6、7为阴极)。

431AC(见图2-26)是一种具有电流输出能力的可调基准电压源,输出电压范围2.5~36V。其主要优点是动态阻抗低,典型值为0.2Ω,若构成稳压电路,能显著提高稳压精度。工作电流IKA为1~100mA,范围较宽。内部基准电压VREF=2.5V,接入电路达到稳态输出后,外部基准端子VREF电压也为2.5V,因而此端子也称为外部基准端子。

978-7-111-42056-9-Chapter02-43.jpg

图2-25 JKL5CF控制器信号检测电路

978-7-111-42056-9-Chapter02-44.jpg

图2-26 TL431器件符号、封装形式、原理图和测试电路图

短接VREF、K端子,接成图2-26中的测试电路,即成为2.5V稳压电路。稳压控制原理如下:当负载电流减小引起输出电压上升时,内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VREF端)电压上升,晶体管VT导通增强,对负载电路进行并联式分流,直到VREF端子电压等于2.5V为止;当负载电流减小时,VREF端电压低于内部基准电压值时,晶体管VT导通变弱,对负载电路的分流能力变小,使输出电压维持不变。若在VREF端子和K、A极间接入分压电阻,可以调整输出电压为2.5~36V以内的任意值。

由本电路电阻元件R1、R2的电阻值可知,N5的输出端1脚,其基准电压值为5V。电路构成一个5V基准电压源,再由N2-1电路处理后输出2.5V的基准电压。

2.5V基准电压的作用如下:

1)将电流检测信号和电压检测信号的公共端“钳制”于2.5V的基准电平上;

2)使N2放大器输出的信号电压满足0~5V的要求,实现输出电平位移。

因为N2运放电路与MCU的供电为单电源+5V供电,而输入信号为采样交流信号。运放电路不能处理负的输入信号,MCU也不能接受负的输入信号。要将±2V的输入信号转换为0~4V以内的0以上电平信号,故电路需事先处理出2.5V的基准电压,作为输入信号的“0零准”,这样,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将输入交流信号,转变为在2.5V上、下变化的0~4V以内的直流输出信号了。考虑到输入信号的线性范围,一般取供电电源电压的一半作为放大器输入端的基准电压。

[电流信号采样电路]N2-2反相器及外围电路,构成电流信号采样电路。外部电流互感器TA1输入的0~5A交流电流信号,先经互感器TA2和负载电阻R6上转变为0~4V左右的交流电压信号,再由R7输入到反相器N2-2的反相输入端,转换为0~4V以内的直流电压信号,输入到MCU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电流互感器TA2和负载电阻R6将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二次变换,以适应后续电路对输入信号电压范围的要求。

[电压信号采样电路]N2-4、电压跟随器及外围元器件组成电压信号采样电路。来自T1电源变压器7V绕组的交流电压采样信号,先经R13、R14分压,取得约1V的交流电压后,再输入至N2-4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1将电压跟随器使R12的左端实现交流接地(“0零准”)。经N2-4处理后,输入MCU的36脚。

从MCU芯片的35、36脚输入的电流和电压检测信号,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由MCU内部软件方法生成无功电流或功率因数角检测信号,进而使MCU决定投切电容器组的多少,输出相关的投切控制信号。

2.JKL5CF控制器的操作显示和继电器驱动电路

(1)STC89C5x芯片引脚功能

控制器采用了89C5x(STC89C51RC/RD+)系列MCU芯片(因原芯片型号已经擦除,不能确定准确的序列号,图中以STC89C5x示之),完成对电流、电压检测信号的运算处理,对4位数码显示器、12只发光二极管的驱动,及输出12路继电器驱动信号。

本例电路采用PQFP-44封装形式的MCU芯片,引脚功能标注如图2-27所示。

89C5x系列MCU芯片,是高速、低功耗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其主要特点如下:

1)增强型6时钟/机器周期,12时钟/机器周期。

2)工作电压为3.4~5.5V(5V单片机),工作电压为2.0~3.8V(3V单片机)。

3)工作频率范围高达40MHz,有的版本实际可达48MHz。

4)用户可用程序空间,4kB、8kB、15kB、16kB、20kB、32kB、64kB,可选。

5)片上集成512/1280B RAM。

6)EEPROM存储器,2kB,4kB,16kB。(www.xing528.com)

7)共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8)通用I/O口32/36个,P1~P3是准双向口/弱上拉,P0是开漏输出,作为I/O用,必须加上拉电阻;作为总线用时,不加上接电阻。

9)外部中断2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中断。

978-7-111-42056-9-Chapter02-45.jpg

图2-27 89C5x系列MCU芯片的引脚功能标注

10)看门狗功能。

11)通用异步串口

12)ISP(在系统可编程)/IAP(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可通过串口(P3.0/RXD、P3.1/TXD)直接下载用户程序。

13)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D版本有),外部晶体20MHz以下时,可省去外部复位电路。

14)工作温度范围为0~75℃/-40~85℃。

15)封装形式有3种,即PDIP-40、PLCC-44、FQFP-44。

(2)MCU芯片的引脚功能类别

如图2-28所示,按其工作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引脚:

1)基本工作条件引脚。Vcc、Vss供电电源引脚、RST复位控制引脚和XTAL1、XTAL2外接晶振引脚。电源、复位和时钟称为MCU工作三要素,以上三个基本工作条件满足,即可构成一个最简易的系统,使MCU芯片具有了工作条件。

2)I/O端子引脚(参见图2-28)。I/O端口又称为I/O接口或I/O通路,是单片机对外部实现控制和信息交换的必经之路。

978-7-111-42056-9-Chapter02-46.jpg

图2-28 MCU芯片的引脚功能类别

I/O端口分为串行口和并行口。串行I/O端口一次只能传送一位二进制信息;并行I/O端口一次可传送1B的数据。4个并行端口,分别命名为P0、P1、P2、P3,每个端口都有8条端口线,用于传送数据或地址信息。由于每个端口的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在功能和用途上差别较大。

从图2-28上可以看到,每个端口均为双向传输口,又同时为复功能端口。如P0.1/AD1引脚,既可以输入、输出高、低电平信号(双向),又可以输入、输出有一定频率值的脉冲信号(双向),还可以向该脚输入模拟电压信号(复功能)。各个I/O口,其实又是多功能多用途端口。MCU的端口,除了由端口内、外部硬件电路来确定外,工作于何种模式,同时还取决于软件(程序)的设置。

其中P1~P3端口多用于输入、输出开关量的控制信号,部分端口用于模拟量信号输入。而P3端口,更多的是用于系统控制:P3.0—RXD是串行数据接收口;P3.1—TXD是串行数据发送口;P3.2—INT0是外中断0输入;P3.3—INT1是外中断1输入;P3.4—T0是计数器0计数输入;P3.5—T1是计数器1计数输入;P3.6—WR是外部RAM写选通信号;P3.7—RD是外部RAM读选通信号。如用于下载程序、片间通信、程序中断、存储器数据的数/写控制等。

3)其他引脚。978-7-111-42056-9-Chapter02-47.jpg:地址锁存允许/编程线。MCU访问片外存储器时,ALE输出信号作为锁存低8位地址的控制信号,以便空出P0口去传送片外存储器的读写数据。不访问片外存储器时,ALE端也以振荡频率的1/6固定输出正脉冲,因而ALE信号可以用作对外输出时钟或定时信号。978-7-111-42056-9-Chapter02-48.jpg:在对片内带有4KB EPROM的8751编程写入(固化程序)时,作为编程脉冲输入端。978-7-111-42056-9-Chapter02-49.jpg:程序存储允许输出信号端(片外ROM选通线)。在访问片外程序存储器时,此端定时输出负脉冲作为读片外存储器的选通信号。此引脚接EPROM的OE端。978-7-111-42056-9-Chapter02-50.jpg端有效,即允许读出EPROM/ROM中的指令码。978-7-111-42056-9-Chapter02-51.jpg:允许访问片外存储器/固化编程电压输入端。978-7-111-42056-9-Chapter02-52.jpg,PC指向片内ROM;978-7-111-42056-9-Chapter02-53.jpg,PC指向片外ROM。第二功能Vpp是对8751片内EPROM固化编程时,作为施加较高编程电压(一般12~21V)的输入端。

该类引脚,也是用于系统控制的。

(3)JKL5CF控制器的操作显示和继电器驱动电路(见图2-29)

[控制器的供电电路]由接线端子引入的Ub、Uc/380V线电压,作为电源变压器T1一次绕组的电源,由二次3个低压绕组提供整机电路的供电和作为电压(相位/过零点)采样信号,经处理后,输入MCU相关引脚。二次绕组的11.5V交流电压经整流滤波得到的非稳定直流电压,作为12只继电器线圈的受控供电电源;8.5V交流电压(参见图2-29上半部分),经整流滤波和稳压处理,得到+5V电源,供MCU和信号检测电路的供电;7V交流电压,作为Ub、Uc线电压采样信号,经处理取出电压幅度,和电网过零点信号,经MCU与Ia线电流采样信号相比较,得到电容器组的投、切控制信号。

[MCU基本条件电路]MCU的38脚和16脚为供电电源引入脚,复位控制器4脚省略外部复位电路,上电后进行软件复位。14、15脚外接16MHz晶振元件,与内部反相器电路一起,构成时钟振荡器。该5个引脚的外接电路,提供MCU的基本工作条件。

[操作与显示电路]MCU的30、31、32脚和外接电路,形成系统控制(如自动、手动切换)、工作参数设置等操作控制电路。当操作过程中相应按钮按下时,MCU的相应引脚变为低电平,MCU据此信号电平变化,判断是哪只按键按下,继而执行相应的程序。

MCU的P2、P3端口共输出14线的显示驱动信号,用以驱动4位LED数码显示器和12只发光二极管(对应12路电容器组的投、切状态)。7、9、10、11脚输出4位LED数码显示器的位驱动信号,如果将每8只发光二极管也作为1位数码显示器来看待,12、13脚输出的也是两路位驱动信号,提供共阳极显示器每位的公共端电流通路。其他引脚输出的则是段驱动信号,提供显示器每段笔画的电流通路。位驱动和段驱动信号相互配合。使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做出无功电流、电网电压、控制器工作状态等的相应指示。

为降低驱动功耗,一般采用脉冲式驱动方式。两只300Ω排形电阻(每只内含4只独立300Ω电阻),是4位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

[继电器驱动电路]本控制器可以控制12支路电容器组的自动投、切,控制信号由MCU的P1、P4端口的相关引脚输出,输入到高电压大电流晶体管阵列器件——反相器/驱动器ULN2003A的信号输入侧,经功率放大后,直接驱动KA1~KA12等12只继电器。

ULN2003A器件,和上面所述的MC1416器件的原理功能相同,电路原理请参阅前述。

我们以上分析的只是控制硬件电路构成,但系统的工作是按MCU内部软件程序来运行的,如何工作,取决于软件设计者的思路。因而一个MCU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是在硬件电路基础上运行其软件程序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