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菱A700系列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指南

三菱A700系列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指南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开箱检查三菱A740系列变频器。图4-21 三菱A740变频器外观图4-22 三菱A740变频器铭牌图4-23 三菱A740变频器命名规则第二步,变频器操作面板的拆卸与安装。表4-2是三菱A740变频器的参数说明,也可以简单地用“Pr.0=6%”来进行表示。三菱A740变频器常见的运行模式技能操作1

三菱A700系列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指南

任务描述

1)开箱检查三菱A740系列变频器

2)按照合适的电气线路将其安装在控制柜中。

3)用三菱变频器操作面板进行参数设置,并能在各个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同时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试。

4)对数控机床主轴1.5kW的异步电动机进行变频矢量控制时的参数调谐整定。

任务实施

1.开箱与检查

从包装箱取出1.5kW三菱A740变频器(见图4-21),检查正面盖板的容量铭牌和机身侧面的定额铭牌,确认变频器型号,产品是否与订货单相符,机器是否有损坏。

通过了解三菱A740变频器的铭牌并进行变频器的拆装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观察三菱A740变频器的铭牌(见图4-22),并从铭牌中理解三菱变频器的命名规则(如图4-23所示)。

978-7-111-39894-3-Chapter04-31.jpg

图4-21 三菱A740变频器外观

978-7-111-39894-3-Chapter04-32.jpg

图4-22 三菱A740变频器铭牌

978-7-111-39894-3-Chapter04-33.jpg

图4-23 三菱A740变频器命名规则

第二步,变频器操作面板的拆卸与安装。如图4-24所示为A740变频器的操作面板,也是用于变频器参数设置的主要界面。进行操作面板的拆卸时先松开操作面板的两处固定螺钉(螺钉不能卸下),然后按住操作面板左右两侧的插销,把操作面板往前拉出后卸下(见图4-25)。进行操作面板安装时,需要笔直插入并安装牢靠,然后旋紧螺钉。

978-7-111-39894-3-Chapter04-34.jpg

图4-24 A740操作面板外观

978-7-111-39894-3-Chapter04-35.jpg

图4-25 A740操作面板拆卸

第三步:进行变频器A740前盖板的拆卸与安装。对前盖板取下时,先旋松安装前盖板用的螺钉,一边按着表面护盖上的安装卡爪,一边以左边的固定卡爪为支点向前拉取下,如图4-26所示。

978-7-111-39894-3-Chapter04-36.jpg

图4-26 前盖板的拆卸与安装

安装与拆卸时的动作相反,将表面护盖左侧的2处固定卡爪插入机体的接口,并以固定卡爪部分为支点确实地将表面护盖压进机体,最后拧紧安装螺钉。

第四步:拆卸完前盖板后,按照图4-27所示进行主电路接线,包括电源进线和1.5kW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接线,注意为保证电气安全,必须进行可靠接地。

2.安装

安装一台简单的变频控制柜,要求能进行正反转控制,能进行调速。

(1)绘制线路原理图

根据要求,选取三菱A740系列变频器进行线路原理图绘制(主回路参考图4-28,控制电路未画出,请参考第2讲相关章节)。

(2)器件安装

根据图4-28绘制变频器等器件安装布局图(见图4-29),将变频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电气部件安装在网孔板或绝缘板上。

978-7-111-39894-3-Chapter04-37.jpg

图4-27 变频器主电路接线

978-7-111-39894-3-Chapter04-38.jpg

图4-28 三菱变频控制图

978-7-111-39894-3-Chapter04-39.jpg

图4-29 器件安装布局图

(3)主电路接线

选择主电路电缆时,需考虑电流容量、短路保护、电缆压降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变频器输入电流的有效值比电动机电流大。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电缆应尽量短,因为此电缆距离长,则电压降增大,可能引起电动机转矩不足。特别是变频器输出频率低时,其输出电压也低,线路电压损失所占百分比加大。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线路压降规定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2%,根据这一规定来选择电缆。工厂中采用专用变频器时,如果有条件对变频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补偿,则线路压降损失值可取为额定电压的5%。

一旦容许电压给定,主电路电缆的电阻值取值可根据满足以下公式算得:

978-7-111-39894-3-Chapter04-40.jpg

式中 RC为单位长电缆的电阻值(mΩ/m);ΔU为容许线间压降(V);L为电缆的铺设距离(m);I为电流(A)。

根据上述公式,选用合适的线缆,按照图4-28和表4-1的接线端子进行接线。

表4-1 A740变频器的接线端子

978-7-111-39894-3-Chapter04-41.jpg

(4)控制电路接线

按图4-29接控制线,并注意以下要点:

1)端子SD,SE和5为输入出信号的公共端,这些端子不要接地。

2)控制电路端子的接线应使用屏蔽线双绞线,而且必须与主电路,强电回路(含200V继电器程序回路)分开布线。

3)由于控制电路的频率输入信号是微小电流,所以在接点输入的场合,为了防止接触不良,微小信号接点应使用两个并联的接点。

4)控制电路的接线建议选用0.3~0.75mm2的电缆。

3.变频器通电、参数设置与运行

(1)FR-DU07操作面板的熟悉

对三菱A740变频器进行操作、运行、调试和维护等都首先需要熟悉操作面板PU,如图4-30所示。

978-7-111-39894-3-Chapter04-42.jpg

图4-30 A740FR-DU07操作面板

对三菱A740变频器进行接线后上电,可以观察到操作面板(简称PU)亮,如图4-31所示。

978-7-111-39894-3-Chapter04-43.jpg

图4-31 PU上电显示

(2)A740变频器的参数设置要点

对于变频器而言,要使其正常运行,就必须对它进行一定的参数设置,并符合工艺要求。表4-2是三菱A740变频器的参数说明,也可以简单地用“Pr.0=6%”来进行表示。

表4-2 三菱A740变频器的参数说明

978-7-111-39894-3-Chapter04-44.jpg

1)参数锁定(Pr.77):参数锁定功能对防止参数值被意外改写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在调试结束后对Pr.77进行相应设置,比如Pr.77=1表示不可写入参数,具体见表4-3。其中“参数Pr.77”通常被简写为“参数77”。

表4-3 参数锁定

978-7-111-39894-3-Chapter04-45.jpg

2)初始化参数:通过设定Pr.CL参数清除,ALLC参数全部清除=“1”,使参数将恢复为初始值,如图4-32所示。如果设定Pr.77参数写入选择=“1”,则无法清除。(www.xing528.com)

978-7-111-39894-3-Chapter04-46.jpg

图4-32 参数初始化

参数初始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能将所有的参数都恢复到出厂设定值。在调试变频器的参数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控制失常的现象,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参数初始化”,以确认到底是变频器本身原因,还是参数设置原因。

3)参数更改:要使变频器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控制,必须进行参数设置,这里以参数Pr.1(见表4-4)为例说明。

表4-4 参数Pr.1含义

978-7-111-39894-3-Chapter04-47.jpg

图4-33所示为参数Pr.1从120Hz更改为50Hz的过程。

978-7-111-39894-3-Chapter04-48.jpg

图4-33 参数设定

4)操作锁定:为例防止参数变更或变频器意外起动和停止,通过设置“操作锁定”可以使操作面板的M旋钮、键盘操作等无效。

操作锁定的步骤为:Pr.161设置为“10或11”,然后按住978-7-111-39894-3-Chapter04-49.jpg键2s左右,此时M旋钮与键盘操作均无效。

当M旋钮与键盘操作无效化后操作面板会显示978-7-111-39894-3-Chapter04-50.jpg字样,在此状态下操作M旋钮或键盘时也会显示978-7-111-39894-3-Chapter04-51.jpg

如果想使M旋钮与键盘操作有效,请按住978-7-111-39894-3-Chapter04-52.jpg键2s左右。

当然,操作锁定状态下依然有效的功能是978-7-111-39894-3-Chapter04-53.jpg键引发的停止与复位。

(3)三菱A740变频器常见的运行模式技能操作

1)通过模拟信号进行频率设定(电压输入):按照图4-34接线要求,即启动命令由变频器PU发出,频率命令由电位器设定,进行参数设置(见图4-35)。

978-7-111-39894-3-Chapter04-54.jpg

图4-34 通过模拟信号进行频率设定

978-7-111-39894-3-Chapter04-55.jpg

图4-35 模拟信号进行频率设定的参数操作一

2)通过模拟信号进行频率设定(电流输入)

按照图4-36接线要求,即启动命令由变频器PU发出,频率命令由4~20mA设定,进行参数设置(见图4-37)。

978-7-111-39894-3-Chapter04-56.jpg

图4-36 通过模拟信号进行频率设定

978-7-111-39894-3-Chapter04-57.jpg

图4-37 模拟信号进行频率设定的参数操作二

3)通过操作面板来设定频率,用外部端子来启动变频器

按照图4-38接线要求,启动指令用端子STF(STR)-SD置为ON来进行,频率给定通过PU面板设定(见图4-39)。

4.变频矢量控制的电动机参数整定

(1)参数设定

由于数控车床主轴所需的低速转矩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对所搭配的标准电动机进行离线自动调整,调整前先把所有参数进行初始化,接下来按照表4-5进行参数设定。

978-7-111-39894-3-Chapter04-58.jpg

图4-38 通过操作面板来设定频率和用外部端子来启动变频器

978-7-111-39894-3-Chapter04-59.jpg

图4-39 参数操作

表4-5 电动机离线调整表

978-7-111-39894-3-Chapter04-60.jpg

在执行离线自动调整之前,请进行以下确认:

1)对电动机的参数进行设定(Pr.80和Pr.81)。

2)对变频器的运行方式进行设定(Pr.800)。

3)连接好电动机,并确保在开始调整时电动机处于停止状态。

按照电动机容量与变频器容量相同或是电动机容量比变频器容量小1级的组合进行运行。但是电动机容量至少应为0.4kW以上。

对于55kW以下的变频器如果在变频器和电动机间连接了浪涌电压抑制滤波器(FR-ASF-H)的状态下,对于75kW以上的变频器如果在变频器和电动机间连接了正弦波滤波器(MT-BSL/BSC)的状态下,执行离线自动调整时将无法正确调谐。此时需要拆除这些滤波器后再执行调整操作。

4)根据离线调整方式,确保电动机与负载的连接方式不影响到离线自动调整。

在电动机不运转的离线自动调整(Pr.96自动调整设定/状态=“1”)方式下,电动机可能会发生极微小的运动,需要通过机械制动器加以可靠的固定,或确认即使电动机转动在安全方面也不存在问题后再进行调谐(特别是用于升降机时,尤其要加以注意)。同时,电动机轻微转动不会影响调谐性能。

选择了电动机运转的离线自动调整(Pr.96自动调整谐设定/状态=“101”)时,应注意调谐过程中转矩不充分的情况会发生、即使运转至电动机额定速度附近也不会发生设备安全问题、制动器已放开、不能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运转。

(2)执行调整

1)设置为变频器运行方式为PU,按下操作面板978-7-111-39894-3-Chapter04-61.jpg/978-7-111-39894-3-Chapter04-62.jpg;外部运行时请将起动指令(STF信号或STR信号)设为ON,开始调谐操作。

2)以Pr.96自动调整谐设定/状态=“101”为例进行调整,通过操作面板可以观察到如图4-40所示:

978-7-111-39894-3-Chapter04-63.jpg

图4-40 自动调整

3)离线自动调整的时间根据参数选择不同会有所变化,具体如表4-6所示。

表4-6 离线自动调整的时间

978-7-111-39894-3-Chapter04-64.jpg

4)在离线自动调整完成后,如为PU运行时,请按下操作面板的978-7-111-39894-3-Chapter04-65.jpg。如为外部运行时请将起动信号(STF信号或STR信号)设为OFF。实施此操作后。离线自动调整被解除,PU的监视器显示将恢复为正常显示。

5)调谐完成后请勿变更Pr.96的设定值(3或103)。如果用户变更了Pr.96的设定值时,调谐数据将无效,如果还是希望运行开环矢量控制方式下,需要再次进行调谐。

6)离线自动调整如果异常结束(见表4-7),电动机参数未得到设定,需要进行变频器复位后,重新进行调谐操作。

表4-7 异常结束错误代码

978-7-111-39894-3-Chapter04-66.jpg

在调谐过程中将起动信号(STF信号或STR信号)设为OFF,强制结束调谐时,离线自动调谐未能正常结束,也就是说电动机参数未得到设定,这时候需要在变频器的复位后,重新进行调整操作。

待正常调整结束后,Pr.96的参数值变成“103”后,可以观察到Pr.90-Pr.94的参数值已经发生变化。如果离线调整遇到故障代码,请按照要求进行重新调整,直至完全正确为止。要点

在第一次三菱A700变频器简单接线中,必须注意:

1)电源及电动机接线的压着端子,需要使用带有绝缘套管的端子。

2)电源一定不能接到变频器输出端上(U,V,W),否则将损坏变频器。

3)接线后,零碎线头必须清除干净。零碎线头可能造成异常,失灵和故障,必须始终保持变频器清洁。如在电气柜上打孔安装时,请注意不要使碎片粉末等进入变频器中。

4)为使线路压降在2%以内,需要用适当型号的电线接线。变频器和电动机间的接线距离较长时,特别是低频率输出情况下,会由于主电路电缆的线路下降而导致电动机的转矩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