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直线度误差间接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水平仪法 将固定有水平仪的桥板放置在被测直线上,等跨距首尾相接地拖动桥板,测出被测直线各相邻两点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如图249所示,测量一平面素线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是:先根据被测直线的长度,确定分段数和桥板跨距l(一般取200~500mm)。用水平仪将被测直线大致调成水平。然后沿被测直线等跨距首尾衔接地拖动桥板,同时记录各点示值。最后根据测得示值,按累计计算求得各测点坐标值。由此取得测得直线,按误差评定方法求得其直线度误差值(详见135题)。
图249 水平仪法
1—水平仪 2—桥板 3—被测零件
如有一长5m的导轨,用分度值为0.02mm/m的水平仪测量其直线度误差。首先确定分段数n=10,采用跨距为500mm的桥板,由此可知置于该桥板上的水平仪每移动一格,则表示桥板两支承点处高度差为0.01mm。然后从导轨的一端开始,依次测量各跨距位置处读数,并进行折算,求得各被测点坐标值,见表35。
表35 水平仪法直线度误差测量记录
也可采用作图法求出各点坐标值,如图250所示。选择适当比例绘出直角坐标,水平坐标表示各测点位置,垂直坐标表示水平仪示值,起始点0位于坐标原点。按水平仪测量原理,依次绘出各测点相对于前一测点示值位置,示值为正,绘在相对点之上,为负绘在相对点之下,由此可得各测得点的坐标值(水平仪格值)。连接图中各测得点,得到测得直线图形。
图250 作图法
无论用上述计算法还是作图法,求得测得直线后,均应按误差评定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后,方可求得直线度误差值(详见135题)。
该方法适用于大、中型零件垂直截面内的直线度误差检测。
(2)自准直仪法 将固定有反射镜的桥板置于被测直线上,等跨距首尾相接地拖动桥板,测出被测直线各相邻两点连线相对主光轴的倾斜角,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的检测方法。
如图251所示,测量时先安置好自准直仪1,安置方法可根据零件大小等具体情况,或直接置于零件的一端,或固定在单独设置的支架上。再调整自准直仪和反射镜3的相对位置,以保持返回的像进入仪器的视野范围内。然后按测量长度L确定分段数n和桥板跨距。沿被测直线等跨距首尾衔接地拖动桥板,记录各测点的示值。
根据各测点示值,按与上述水平仪法同样方法求得测得直线,经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详见135题)。
该方法适用于大、中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检测。
图251 自准直仪法(www.xing528.com)
1—自准直仪 2—被测零件 3—反射镜 4—桥板
图252 跨步仪法
1—跨步仪 2—被测零件
(3)跨步仪法 以跨步仪两固定支承点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第三点相对测量基线的偏离量,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的检测方法。如图252所示,首先根据被测直线长度L确定分段数n和跨步仪跨距l(即跨步仪两固定支承点的中心距)。将跨步仪放在研磨平尺上,使指示器示值对零。沿被测直线等跨距首尾相接地移动跨步仪(图252a),同时记录各点的示值ci(i=2、3…、n)。采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各测点的坐标值Zi,得到测得直线,如图252b所示。用作图法求测得直线:选择适当比例,以跨步仪起始位置的两固定支承点(0、1两点)连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即Z0=Z1=0。
各点示值ci是相对两个固定支承点连线(测量基线)的偏离量。当ci为正值时,第i点的Z坐标值应在Zi-2和Zi-1两点连线的上方,距离为ci(沿Z方向量取)处绘出Zi点;当ci为负值时,应在其下方。
连接各测点得到测得直线图形。
根据测得直线按误差评定方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值(详见135题)。
(4)表桥法 以表桥两固定支承点的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中间点相对测量基线的偏离量,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图253 表桥法
1—表桥 2—被测零件
检测方法如图253所示,首先根据被测直线长度L,确定分段数n和表桥跨距l(其跨距为表桥两固定支承点中心距离之半)。将表桥放在研磨平尺上,使指示器示值对零。然后沿被测直线等跨距、首尾相接地移动表桥(图253a),同时记录各点示值bi(i=1、2…、n-1)。采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各点的坐标值Zi。
如图253b所示,用作图法求测得直线。
选择适当比例,以表桥起始位置固定支承点(O)和测头点1的连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即Z0=Z1=0。
各点示值bi是相对前后两点连线(测量基线)的偏离量,当bi为正值时,在Zi点向下绘制;为负值时,在Zi点向上绘制。
连接各测点得到测得直线图形。
根据测得直线按误差评定方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值(详见135题)。
上述跨步仪法和表桥法均适用于大、中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检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