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楠溪江流域水电资源及开发情况
楠溪江是瓯江下游的最大支流,河长141.1km,河道比降6‰,流域面积2436km2,其主流大源溪源于仙居、永嘉两县交界的括苍山脉南麓,自北而南流经永嘉县北溪、溪口、岩头、沙头、上塘及瓯北等乡镇,至温州市对岸的瓯北镇汇入瓯江。楠溪江一级支流有小楠溪、岩担溪、张溪、鹤盛溪等8条。楠溪江流域有625km2面积在198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保护区。
永嘉县位于温州市北面,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资源为24万k W,到2002年底,全县共建有水电站91座,总装机容量117175k W,年提供电能2.5亿k W·h,为缓解供电紧张局面,促进该县(及其温州)的社会经济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同时,为该县增加了工业产值1.2亿元。其中楠溪江流域可开发水电资源为25万k W,至2002年底共建成81座水电站,合计11万k W,占可开发量的45%。
2.楠溪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阶段及制度变迁
永嘉县小水电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楠溪江流域,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体现了当时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和制度变迁。(www.xing528.com)
第一个时期为“三大”开发阶段(1958~1983年)。从1958年戈田12k W水电站建设开始,各地农民为追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初步电气化生活,以自力更生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辅建成了大小100余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14万k W,其中国有水电站装机容量7640k W和有关乡镇几座重点小水电站的建成,在当时未联大电网的时期,为永嘉县人民生活照明、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等提供生产生活用电,提前进入初级电气化,为永嘉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个时期为缓慢发展阶段(1984~1990年)。1984年该县电网入华东大网,一些小型(微型)水电站因收益有限被迫关停报废,较大规模的小型水电站又碍于资金缺乏无法进行开发,加上一些同志认为并入大网就有用不了的电的片面理解,水电建设发展缓慢,导致20世纪90年代初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严重制约了该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时期为水电资源社会股份制阶段(1990年至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力紧缺日益突出,经常限电、停电状况严重制约了该县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家对电力体制进行了改革,推行鼓励开发小水电的政策。1990年开始提倡实行股份合作投资建造水电站。1991年,永嘉县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初级水电农村电气化试点县,1993年12月以永政[1993]14号文下达《关于加快水电资源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中共永嘉县委以永县委[1993]2号文制定《永嘉县开放开发优惠政策若干规定》,永嘉的水电开发加快建设步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95年通过了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的验收。2000年该县被列为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县。
第四个时期为确立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理念阶段。在1990年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整个社会对旅游的偏好增加,体现在水电资源的开发上,要求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改善和保护环境本身是小水电开发的一项重要目标,但由于在此之前,水电开发目标主要是放在解决供电、发展经济上,因此,往往较少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不影响楠溪江风景区,也是这个阶段水电开发的一个原则。因此,十几年来没有一座水电站建在楠溪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下游,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景区。水电站建设的同时,建成了许多水库,对水土保持、增加水域面积和积蓄水量、涵养水源、增加枯水期溪流水量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2003年7~8月高温大旱期间,上游有水库的河流旱情明显减轻,北溪、金溪库底剩余的1200万m3水量为全县抗旱提供了坚实的后备水源,如果干旱形势继续延续,也可通过水库放水供应楠溪江引水工程水源和沿江抗旱用水3个月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