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界区和危险区
淬火冷却时,在两个温度范围内必须注意控制冷却速度的快慢。一个区域是为了完全淬火硬化而需要快冷的临界区域,包括珠光体临界区和贝氏体临界区。不发生铁素体-珠光体反应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珠光体临界冷却速度,这种冷却速度可在珠光体钢中获得100%的马氏体组织;不发生贝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贝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贝氏体型钢以大于贝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时可获得100%的马氏体组织。显然,为了使零件淬火硬化,在临界区应该急冷,如图14-24所示。另一个区域是容易产生淬火裂纹危险的低温区,在这个温度区间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体积膨胀,产生第二类畸变、第二类应力及宏观的热处理应力,可能导致淬火裂纹,因此称为危险区。在危险区应该尽量慢冷,以缓和淬火内应力。因此,零件在淬火时既要求淬火硬化,又要避免淬火裂纹,则在临界区应快冷,在危险区应慢冷,即采用先快后慢的冷却方式,普通碳钢尤其应该如此。水、油双液淬火就是采用先快后慢的冷却方式,是一种常用来防止淬裂的工艺方法,但是要特别注意零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对于碳素工具钢,以每3mm有效厚度停留1s来计算;对于形状复杂者,以每4~5mm有效厚度在水中停留1s来计算;大截面低合金钢可以按每1mm有效厚度在水中停留1.5~3s来计算。如果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就可能造成淬火开裂。
图14-24 淬火临界区和危险区示意图
2.淬裂的危险时刻(www.xing528.com)
实际上,工件淬入水中冷却到约250℃以下时才可能开裂。这是由于在零件入水的开始阶段,过冷奥氏体是软韧的组织,受到应力时可以通过变形而使应力松弛,因此不会淬裂。而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组织从急冷收缩转为急冷膨胀,突然收缩接着突然膨胀,应力也急剧变化,当马氏体不能以变形方式松弛这种应力时,将可能导致开裂。此外,已淬火冷却到室温的零件如不及时回火,在较低的温度下放置或过夜也会开裂。这种放置开裂当然也是在危险区的一种淬火开裂,称为放置开裂。
3.调整淬火应力
工件从高温急冷下来时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在表层呈现残留压应力状态,有利于防止淬裂。而在危险区产生的相变应力在工件表层形成残留拉应力,会促发淬火裂纹。因此,是否发生淬裂取决于热应力和相变应力之和的大小及分布状态。若调节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比例,使热应力大于相变应力,就可以避免淬火开裂。水中淬火时容易产生淬火裂纹是由于水冷时在危险区冷却速度太快,增加了相变应力成分,当相变应力大于热应力时,淬火开裂就可能发生。但如果采用比自来水冷却速度快的盐水(如10%NaCl水溶液)淬火,盐水在高温区域具有比自来水大得多的冷却速度,约相当于自来水的10倍,而在危险区的冷却速度激减到低于自来水的冷却速度,因此认为盐水淬火反而比自来水淬火的开裂倾向小,这是由于盐水淬火比自来水淬火热应力大的缘故。但盐水在低温区域的冷速仍然很大,有淬裂危险,为了减小相变应力,可以采用盐水-油、盐水-空气、盐水-硝盐浴等双液淬火法,这样就增加了热应力的比例,从而防止淬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