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退火软化机理:探究与分析

退火软化机理:探究与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充分退火降低基体的硬度,可为整体软化提供条件。这种组织在Ac1以下高温回火是难以软化的,因为马氏体+贝氏体组织极为细小,难以再结晶,晶界面积大,保持高强度。图12-11所示为H13钢退火后碳化物颗粒直径与硬度的关系。

退火软化机理:探究与分析

1.决定退火钢硬度的要素

退火钢的组织为平衡态或接近平衡态,室温下的组成相一般有铁素体、渗碳体、合金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等。因此,钢退火后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基体)、碳化物(强化相)等各要素构成的整合系统。作为子系统的铁素体、碳化物等又有其各自的组成要素,如铁素体由晶粒、晶界、亚晶界、位错等构成;碳化物由Fe3C、VC、TiC、Cr7C3、Mo2C、Fe3W3C等碳化物相组成。各相有不同的晶体结构,晶格又由不同的元素原子组成。它不是混合系统,而是一个层次鲜明的整合系统,其硬度取决于各层次要素的有机结合及有序配合,是其综合作用的结果。

硬度是材料表面不大的体积内抵抗变形和破裂的能力,是此系统抵抗外力压入的综合反映。在压力作用下,位错运动引起变形。而位错的运动存在各类障碍,包括零维障碍物(溶质原子)、一维障碍物(位错)、二维障碍物(界面)、三维障碍物(异相质点)。减少或拆除任一障碍物系统,都能使钢软化。

不同化学成分的钢,决定其退火硬度的要素是不同的。例如,退火碳素工具钢主要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其硬度主要取决于渗碳体的形态和铁素体的晶粒度。合金钢的退火硬度则与合金碳化物的状态有关,如H13钢的退火硬度主要取决于Cr、Mo、V的合金碳化物颗粒的数量、弥散度以及铁素体基体的状态等。

2.减少零维障碍物的固溶强化作用

退火状态的铁素体基本中不含碳,但Cr、Si、Mn、W、Mo等合金元素溶入铁素体中形成固溶体,可能改变基体的键合力,引起点阵畸变和P-N力的变化,造成强化效果。相反,若减少零维障碍物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则可实现软化。例如,美国耐冲击的硅工具钢S5,硅的质量分数为1.75%~2.25%,锻轧后退火硬度要求不超过229HBW,但冶金厂大批生产难以达到。在电炉冶炼时,控制Si-Fe合金料的加入量,如减少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硅,可使基体铁素体的硬度降低12HBW,为钢材的软化退火降低硬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3.减少一维障碍物的强化作用

位错在钢的强化和软化中扮演着头等重要的角色。金属流变应力σf)随位错密度(ρ)的增加而提高,978-7-111-41953-2-Part02-239.jpg,式中,σ0k为相关常数。

淬火马氏体或冷变形钢中的位错密度可达1012/cm2,但退火后铁素体中的位错密度大大降低,约为106/cm2。因此,退火α-Fe的硬度很低,约为80HBW。所以,充分退火降低基体的硬度,可为整体软化提供条件。当然,不同状态的钢退火后的位错密度也不一样。

4.减少二维障碍物

晶粒越细,相界、晶界等界面的面积越大,阻碍位错运动的二维障碍物越多,强度越高。根据Hall-Petch公式978-7-111-41953-2-Part02-240.jpg,可见,粗化铁素体基体晶粒,将细晶粒变成粗晶粒,或粗化碳化物,使片状碳化物球化,减少铁素体与渗碳体及其他碳化物的相界面积,从而软化钢材。例如,碳素钢的细片状珠光体的硬度可达300HBW,而粗片状珠光体的硬度可降到200HBW以下。

德国X45CrNiMo4钢的软化退火是十分困难的,将该钢奥氏体化后炉冷得到的是马氏体+贝氏体组织,硬度高。这种组织在Ac1以下高温回火是难以软化的,因为马氏体+贝氏体组织极为细小,难以再结晶,晶界面积大,保持高强度。锻后在680℃退火,等温70h,硬度仍保持在270HBW以上。为此制订了新的软化退火工艺,首先将该钢进行高温奥氏体化,获得7~8级奥氏体晶粒,然后缓慢冷却到640℃等温,使其分解为粗片状珠光体组织,从而将硬度降低到220HBW左右,满足了用户对钢材软化的要求。图12-10所示为X45CrNiMo4钢的退火粗片状珠光体组织。

978-7-111-41953-2-Part02-241.jpg(www.xing528.com)

图12-10 X45CrNiMo4钢的片状珠光体组织

a)TEM b)OM

5.削弱三维障碍物的强化作用

作为位错运动的三维障碍物,第二相颗粒的弥散度越高,数量越多,强化作用越大。但当钢中的碳化物数量一定时,使其变成粒状或球状,并且进行粗化,则可削弱其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从而实现软化。

978-7-111-41953-2-Part02-242.jpg

图12-11 H13钢碳化物颗粒平直径(D-)与硬度的关系

碳化物本身的硬度高,与铁素体的相界面为非共格,位错无法使其变形,难以切过,只能绕过。因此,碳化物颗粒越弥散细小,硬化作用越大。

将H13钢试样加热至860℃,保温2h,分别以15℃/h、30℃/h、40℃/h、50℃/h的冷速缓冷到540℃,出炉空冷。利用扫描电镜观测退火试样,对二次电子像进行多次测量,用定量金相法计算碳化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和弥散度,测量结果见表12-3。从表中可见,缓冷时的冷速越大,碳化物的弥散度越高,直径越小,硬度越高。图12-11所示为H13钢退火后碳化物颗粒直径与硬度的关系。可见,随着碳化物颗粒的直径增大,退火钢的硬度逐渐降低,且计算值与实测值大体上相符。

表12-3 不同冷速下的硬度及碳化物特征参数

978-7-111-41953-2-Part02-243.jpg

(续)

978-7-111-41953-2-Part02-244.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