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和贝氏体相变都具有转变的不彻底性,因此,钢淬火后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残留奥氏体。wC>0.5%的碳钢或低合金钢淬火后,有可观数量的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10%~38%)。残留奥氏体随淬火加热时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多。高碳钢淬火后于250~300℃之间回火时,将发生残留奥氏体分解。图7-15所示为wC=1.06%的钢于1000℃淬火,并经不同温度回火保温30min后,用X射线测定的残留奥氏体量的变化(淬火后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尚存35%)。由图中可见,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残留奥氏体量减少,在140℃回火时已有少量残留奥氏体开始分解。
1.残留奥氏体向珠光体及贝氏体的转变
将淬火钢加热到Ms点以上、临界点A1以下的各个温度等温,可以观察到残留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在高温区将转变为珠光体,在中温区将转变为贝氏体,但其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与原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曲线不完全相同。图7-16所示为高碳铬钢残留奥氏体和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11],图中虚线为原过冷奥氏体,实线为残留奥氏体。由图中可见,马氏体的存在对珠光体转变的影响不大,但对于贝氏体转变,马氏体的存在则可以使之显著加快。金相观察证明,贝氏体均在马氏体与奥氏体的交界面上形核,故马氏体的存在增加了贝氏体的形核部位,从而使转变加快;但当马氏体量多时,反而使贝氏体转变变慢,这可能与残留奥氏体的状态有关。
图7-15 wC=1.06%的钢油淬后残留奥氏体量和回火温度的关系
图7-16 铬钢两种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www.xing528.com)
碳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在回火加热过程中极易分解,故难以观察到等温转变,在加热到200~300℃范围内时将发生分解,即所谓碳钢回火时的第二个转变。加入合金元素将使第二个转变的温度范围上移。合金元素含量足够多时,残留奥氏体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先不发生分解,而是在加热到较高温度时在等温过程中发生转变。
2.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
如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Ms点的某一温度保温,则残留奥氏体有可能等温转变为马氏体。例如,GCr15钢经1100℃淬火,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7%,Ms点为159℃,至室温后再重新加热到低于159℃的各个温度等温,用电阻分析法测出各温度下的等温转变曲线如图7-17所示。对这些曲线进行分析后得出,在Ms点以下所发生的是受已形的成马氏体分解所控制的马氏体等温转变,即在已形成的马氏体发生分解后,残留奥氏体能等温转变为马氏体。由图中还可以看到,在Ms点以下,等温转变量很少,但应指出,这一少量的转变与精密工具及量具的尺寸稳定性密切相关。
在合金模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淬火组织中往往含有大量残留奥氏体,使淬火钢硬度降低。这种淬火组织在回火时往往不发生残留奥氏体的等温分解,而是在随后的回火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称为二次淬火。这类钢经过2~3次回火,可以消除残留奥氏体。
图7-17 GCr15钢残留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