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的板条状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不存在过渡相,在200℃以上直接析出平衡相θ-Fe3C。试验观察表明,θ-Fe3C在形核初期具有位错形核特征。高温回火后,条片状的θ-Fe3C聚集球化并粗化,颗粒数量减少,尺寸趋于均匀,对于韧性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消失,性能变得强韧。含碳量越高,孪晶界上的θ-Fe3C小片的密度越大。这种θ-Fe3C小片在200~250℃沿着孪晶界平面分布的不均匀状态,对于钢的韧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低碳的板条状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不存在过渡相,在200℃以上直接析出平衡相θ-Fe3C。低温时铁原子的自扩散能力很弱,位错对于θ-Fe3C的形核起决定性作用。试验观察表明,θ-Fe3C在形核初期具有位错形核特征。虽然位错形核属于非均匀形核,但是由于位错密度大,θ-Fe3C分布也可以算是均匀的。温度升高时,处于板条的界面以及原奥氏体晶界处的θ-Fe3C由于界面扩散速度快而迅速长大,其尺寸显著超过晶内,形成集群,呈条片状,这时θ-Fe3C就分布不均匀了。这种条片状的碳化物还可能由残留奥氏体的分解而形成。
中温回火时,条片状θ-Fe3C大量析出并且聚集,为非均匀分布,对于材料的韧性具有不利的影响。高温回火后,条片状的θ-Fe3C聚集球化并粗化,颗粒数量减少,尺寸趋于均匀,对于韧性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消失,性能变得强韧。(www.xing528.com)
高碳片状孪晶马氏体中的θ-Fe3C于300℃析出,但是,若将χ-Fe5C2纳入θ-Fe3C脱溶的一个阶段,则其析出的开始温度仍为200℃。一般认为,高碳片状孪晶马氏体中η→χ→θ过程中χ相的形核,以及中碳孪晶马氏体η→θ过程中θ的形核都是异位的。但是,θ相自α+χ状态的形成则是原位的。可见,θ-Fe3C初期的分布与η′-Fe2C相无关,经常观察到的θ-Fe3C处于孪晶面上。由于其惯习面与马氏体的孪晶面{112}α相同,因而形成沿着孪晶界分布的小片状集群。含碳量越高,孪晶界上的θ-Fe3C小片的密度越大。这种θ-Fe3C小片在200~250℃沿着孪晶界平面分布的不均匀状态,对于钢的韧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