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Fe-C马氏体脱溶过程中的过渡相形态与特征

Fe-C马氏体脱溶过程中的过渡相形态与特征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Fe-C马氏体脱溶时,从形成碳原子偏聚团到析出平衡相θ-Fe3C之间存在过渡相,即过渡的Fe-C化合物。表7-1按高、中、低碳三种情况给出了Fe-C马氏体分解时过渡相的类型以及析出的温度范围。由表7-1可见,wC<0.2%的Fe-C低碳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只形成碳原子的位错气团;高于200℃时,析出平衡相渗碳体。在100~300℃范围内析出的η-Fe2C或ε-Fe2.4C则是孪晶型马氏体贯序的环节,但是至今未见中碳马氏体析出χ-Fe5C2的报导。

Fe-C马氏体脱溶过程中的过渡相形态与特征

Fe-C马氏体脱溶时,从形成原子偏聚团到析出平衡相θ-Fe3C之间存在过渡相,即过渡的Fe-C化合物。这是20世纪后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至今并未真正搞清楚。从碳原子偏聚团转变为平衡相θ-Fe3C,是系统的自组织过程。

不同含碳量马氏体的回火转变析出的过渡碳化物是不同的,开始析出的碳化物非常细小,与基体存在复杂的共格关系,可能析出相的结构也很相似,因此研究观测的难度较大。表7-1按高、中、低碳三种情况给出了Fe-C马氏体分解时过渡相的类型以及析出的温度范围。

表7-1 Fe-C马氏体脱溶(温度)贯序

978-7-111-41953-2-Part01-250.jpg

注:DC为碳原子的位错气团;HC为碳原子的弘津气团。

由表7-1可见,wC<0.2%的Fe-C低碳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只形成碳原子的位错气团;高于200℃时,析出平衡相渗碳体。中碳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形成碳原子的位错气团和弘津气团;在100~300℃之间形成η(或ε)碳化物。高碳马氏体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析出贯序(温度贯序)为DC→η-Fe2C(或ε)→χ-Fe5C2→θ-Fe3C。

表7-2给出了这些碳化物的晶体学参数[1]。可见,过渡碳化物有η-Fe2C、ε-Fe2.4C、χ-Fe5C2。这些过渡相的温度贯序明显,但是时间贯序不明显。这里讨论的是温度贯序,时间为1~几十个小时。

1)低碳的板条状马氏体的脱溶贯序较为简单,200℃以下回火时不析出碳化物,只有碳原子偏聚团,不存在过渡相。200℃以上回火时直接析出平衡相θ-Fe3C。说明析出过渡相η-Fe2C或ε-Fe2.4C需要扩散富集较高的含碳量(η-Fe2C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7%,而ε-Fe2.4C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9%),这对于低碳马氏体来说较为困难。同时也说明,DC碳原子的位错气团可以吸纳大量碳原子,较为稳定,难以再提供多余的碳原子来析出过渡相。此外,从碳原子的位错气团DC→η-Fe2C过渡,说明DC气团中含碳量较高,足以有充分的碳原子形成过渡相η- Fe2C。

2)高碳片状孪晶马氏体的脱溶贯序为:温度高于100℃即开始析出过渡相η- Fe2C或ε-Fe2.4C,呈极细小的片状;温度高于200℃时,η-Fe2C(或ε-Fe2.4C)开始回溶,同时析出另一个过渡相χ-Fe5C2,并且迅速开始平衡相θ-Fe3C的析出。在一个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χ-Fe5C2与θ-Fe3C共存,直到450℃以上χ-Fe5C2消失,全部转变为θ-Fe3C。

3)中碳马氏体中存在位错和孪晶两种亚结构,其析出贯序为:低于200℃处于碳原子气团HC、DC状态,于100℃即开始析出过渡相η-Fe2C或ε-Fe2.4C;温度高于200℃时即有θ-Fe3C析出。这反映了位错型马氏体的情况,即在位错气团基础上直接析出平衡相。在100~300℃范围内析出的η-Fe2C或ε-Fe2.4C则是孪晶型马氏体贯序的环节,但是至今未见中碳马氏体析出χ-Fe5C2的报导。

表7-2 碳化物的晶体学参数(www.xing528.com)

978-7-111-41953-2-Part01-251.jpg

过渡相ε-Fe2.4C是20世纪50年代初测定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也未加怀疑。以后测定出η-Fe2C,认为ε-Fe2.4C就是η-Fe2C,因而出现六方和正交之争。目前,人们还在不同钢中进行逐一测定,尚不能作出普遍性的结论。

η-Fe2C是20世纪70年代弘津测定的,其晶胞结构如图7-5所示。它以碳原子体心正交结构作为构架,铁原子以类似八面体的形状处于碳原子周围。

片状的η-Fe2C在α相基体上常沿着位错线析出,与基体存在晶体学位向关系(表8-2)。片厚仅几个原子层(3~5nm),在120℃回火一天,长宽尺寸约为3nm,100天增加到10nm。属于复杂结构的碳化物,在共格界面上与母相有较大的错配度,因此其长宽尺寸不可能长得太大。

978-7-111-41953-2-Part01-252.jpg

图7-5 η-Fe2C的晶胞结构

χ-Fe5C2的晶体结构与θ-Fe3C很相似,同属所谓三棱柱型的间隙化合物,如图7-6所示,铁原子构成三棱柱的六个顶点,间隙原子居中间位置。这类间隙化合物的复杂晶胞是由三棱柱堆垛而成,所以,三棱柱就是结构的最小单元

978-7-111-41953-2-Part01-253.jpg

图7-6 χ-Fe5C2与θ-Fe3C晶格的三棱柱单元及其特征参数

a)χ-Fe5C2 b)θ-Fe3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