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核率是经典的相变动力学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形核率是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母相中形成的新相晶核的数目,其表达式为
式中,C∗为母相中临界尺寸的新相核胚的浓度(个/单位体积);f为临界核胚的成核频率(次数/单位时间)。
C∗、f两值确定后即可得出形核率的完整的数学表达式。
1.临界核胚浓度C∗
要想确定C∗值,首先要搞清“可供形核地点”的问题。核胚可能以任意一个阵点作为基础而形成,因此晶体阵点就是可供形核的地点。单位体积内可供形核的地点数目C0就是阵点密度(个/单位体积)。形成临界核胚大小n∗时,每个原子所需的能量上涨值为
按照Maxwell-Boltzman能量分配定律,任何一个独立振子其振动能量处于常态(ΔU或高于ΔU)以上的几率为
n∗个原子的能量同时上涨ΔU(或高于ΔU)的几率为
则临界核胚浓度C∗为
2.临界核胚成核频率f(www.xing528.com)
一个临界核胚当其周围母相原子由于热振动而进入该核胚时,则成为n∗+1的新原子团,从而超过了临界晶核的大小,即获得了稳定生长的能力。
n∗核胚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紧邻原子振动碰撞的次数为f0,即
f0=SV0p (4-11)
式中,S为紧邻原子数;V0为原子振动频率;p为在进入核胚n∗方向上的震动分量(分数)。
按照Maxwell-Boltzman能量分配定律,在f0次碰撞中,有多少次可以进入核胚,并成为n∗核胚上的原子,则可计算临界核胚的成核频率f。设母相原子跨过核胚界面进入新相核胚所需的能量上涨值为Q,则f为
式中,Q值接近母相原子的自扩散激活能。
依据上述计算,可以得出晶核的均匀形核率为
在上式的exp项中,温度T的下降引起Q值和ΔG∗值向相反的方向变化。随着T的下降,ΔG∗/KT值升高。而对于Q项,由于晶格能垒几乎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下降,Q/KT值上升。这样,就导致N·-T曲线上出现极大值,如图4-19所示。
实际上,晶核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有些临界核胚得到了原子而成为晶核,这使得临界核胚的浓度降低。同时,由于热激活,随机涨落又不断形成新的核胚,当平衡时出现稳定状态。
图4-19 形核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