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夹杂物或夹渣,是在熔炼或铸造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卤化物等,它们会对金属或合金的加工、力学性能,以及制品的表面质量、色泽等带来不利影响。了解这些夹杂物的形成过程(来源)、类型、特点及其危害,在熔炼与铸造过程中防止或减少其产生,对确保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1.夹杂物的分类及特点
铝合金夹杂物,按其大小和形态,可分为块状夹杂物和弥散夹杂物两种;按结构类型,可分为熔铸中产生的非金属物(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盐、硼化物、碳化物和外来夹杂物六种。
(1)大块夹杂物和弥散夹杂物 大块夹杂物是指其平均大小(尺寸)在10μm以上的氧化物(或氧化膜),它分散在合金液里或飘浮在液面上;弥散夹杂物是指其平均大小(尺寸)在5μm以下的很细小的氧化物,它大部分悬浮在合金液里,很少部分飘浮在液面上。
(2)熔炼、铸造中产生的非金属物(氧化物)这是在熔化到浇注的过程中,由于炉料、溶剂、变质剂和氧气、水蒸气等相互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类非金属(或氧化物)皮膜、片状或分散的夹杂物。图1-10所示为Al-5Mg合金试样断口的氧化膜皱褶的SEM图像[10]。此类非金属物又分为下述三种:
①γ-Al2O3及α-Al2O3,如前面1.2.2节所述。
②氧化镁(MgO)。这也是一种由熔融合金与氧气、水蒸气等直接接触而被氧化生成的氧化物。它为分散的群体皮膜状、簇状等形态,大小在5μm的较多,厚度在1~8μm左右,呈黑色。
③尖晶石(MgAl2O4)。这是熔融合金表面被炉气包围,当温度升到500℃以上时,合金液被直接氧化所形成的氧化物。其外形呈簇状或皮膜状。当合金液中有MgO夹杂物存在时,将更会促使其形成。
图1-10 Al-5Mg合金断口的氧化 膜皱褶的SEM图像
(3)金属间化合物 由于Al对其他元素的固溶度很小,所以即使其合金中所含不纯物在规定的范围内,那些不纯物与不纯物之间或不纯物与合金成分之间,都会产生金属间化合物。这些金属间化合物呈不定型的中国汉字状、粒状或针状,如FeAl3、Al5FeSi、Al15(Mn,Fe)3Si2等(后者为最典型的金属间化合物)。这些金属间化合物多是在合金凝固时,作为共晶成分结晶出来的,即使经过热处理,仍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对这些夹杂物,可通过变质处理、急冷凝固等办法细化晶粒,使之不致影响合金的性能和形成铸件、型材或制品的缺陷。
(4)卤化物盐 这是为了去除铝合金液中的氢气和夹杂物,使用氯气、氩气与氮—氯气的混合气体,或使用氯系熔剂作精炼剂时所产生的副产品。其反应式为
当有Mg存在时,反应式为
上式中产生的MgCl2,根据不同温度,呈液相或固相存在。
用作变质剂的Na和用作熔剂的Ca,也会与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固态的NaCl、CaCl2。由于这些化合物的颗粒较细,因此很难用过滤器把它们去除。
(5)硼化物 这是由于在对铝合金液做去气除渣的精炼处理时,使用了合有硼化物[如硼酸(H2BO3)、氟硼酸钠(Na3BF6)等]的熔剂成分所产生的副产品AlB2、TiB2等六角形或矩形板状的硼化物。它们或呈暗灰色,或呈褐灰色。
(6)碳化物 在使用除气除渣剂六氯乙烷C2Cl6等精炼剂对铝合金液进行精炼处理时,产生了Al4C3等碳化物。其反比式为
形成的碳化物Al4C3会随AlCl3上浮到合金液的表面熔渣中,在撇渣时可去除。其粒径达到40μm以上,呈坚硬的黑点状。
(7)外来夹杂物及炉衬材料反应生成物 主要是耐火材料的崩落物,或耐火材料与合金、熔剂、精炼剂的反应生成物。
1)使用SiO2质耐火材料时,SiO2与Al、Mg发生下述反应:(www.xing528.com)
生成的Si会进入合金液中成为杂质,所以熔炼铝合金不能使用这种既损坏炉子,又污染合金液的耐火材料,而要使用高铝质耐火砖(Al2O3含量高)作炉衬材料。
2)熔融盐作熔剂,会使耐火材料毁坏、崩溃,这些崩溃的耐火材料进入合金液被Al还原,形成Al2O3氧化夹杂物。
3)含碱(碱土)金属元素的熔剂与Al-Mg合金中的Mg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反应所产生的Na存在于合金液中,成为污染合金液的杂质。
大部分氧化夹杂物的熔点高,密度比铝合金小,化学性能稳定,很难通过热处理和重熔来改变其形态,也很难用化学方法把它从合金液中分解出来。
2.夹杂物的危害
混入铝合金中的夹杂物,在铸件或铸锭凝固后,便以固态形式分布在合金的晶体内、晶界或局部区域,给合金的性能、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带来严重危害。
(1)大块夹杂物和弥散夹杂物 大块夹杂物,特别是平均直径达到20~30μm(或直径达到1mm以上)的夹杂物会造成以下危害:
1)割裂金属或合金的组织,使产品渗漏,并成为以后产品腐蚀的根源,而且显著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特别是伸长率、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
2)降低合金液的流动性,给铸造工艺带来困难。
3)使切削加工性能变坏。
4)使铸件在机械加工时开裂。
5)使铸件在热处理时起泡。
弥散夹杂物(颗粒平均尺寸在10~20μm),使合金液的粘度增加,降低合金液的流动性(特别是降低凝固时的补缩能力),阻滞气体的扩散和析出,并使铸件(铸锭)形成气孔。但是另一方面,极微细的氧化物质点(尺寸在10-5~10-3 mm)如分布均匀,则有很高的强化合金性能的作用,特别是可显著地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
(2)皮膜状的氧化铝 皮膜状氧化铝若混入合金液中,会在铸件(铸锭)凝固时成为气泡的成核中心,是产生气孔的最危险的夹杂物。
(3)金属间化合物 金属间化合物(平均尺寸在5~10μm)会稍微降低铝合金的伸长率和冲击韧度,但也会使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稍有提高,所以可以不认为是缺陷。如在压铸件中,即使w(Fe)达到1.7%(如YL112、ZL401),因为与Fe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是防止粘模所必要的,所以可不认为是缺陷,但其平均直径达到20μm以上,则成为坚硬的黑点,使合金脆化,造成切削加工困难,并成为吸附气体、形成气泡的核心。
在合金液保温时生成的泥浆状的金属间化合物,熔点高、成长快、晶体粗大,卷入铸型后成为粗大的、阻碍切削加工的坚硬的黑点,如TiAl3、TiB2的粒子尺寸在5μm以上时,会使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下降。
(4)Na Na游离存在于高Mg铝合金的晶界,会降低铝合金的强度,致使铝合金或铸锭在热轧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裂纹,即出现通常所说的“钠脆”现象。所以,高Mg铝合金中的w(Na)应严格控制在≤5×10-6的范围内,其他铝合金的w(Na)也应控制在15×10-6左右。
(5)AlCl3和MgCl2等卤化物盐粒子 碳化物、卤化物盐粒子熔化温度高,如混入合金液中,将成为降低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耐蚀性和增加吸气的夹杂物。
(6)硼化物、耐火材料等 硼化物、耐火材料、以及耐火材料与熔剂、精炼剂、合金液的反应生成物等外来夹杂物,多为密度小、硬脆、化学稳定性好的质点,它们若存在于铝合金中会严重降低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加工性能和气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