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山港工程设计情况及功能分析

青山港工程设计情况及功能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3.4.1青山港1.工程设计情况青山港南起落步嘴闸,北至武钢沉沙池,全长2.41km,其功能主要为武钢工业用水备用引水渠道及东湖调蓄雨水的渠道,承担将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所需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从长江引至其所属能源总厂的任务。布置型式和效果见图4.3.1和图4.3.2。

青山港工程设计情况及功能分析

4.3.4.1 青山

1.工程设计情况

青山港南起落步嘴闸,北至武钢沉沙池,全长2.41km,其功能主要为武钢工业用水备用引水渠道及东湖调蓄雨水的渠道,承担将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所需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从长江引至其所属能源总厂的任务。

青山港自然渠线曲折蜿蜒,渠道平均底宽B=8m,地面高程为20.50~26.50m,沿线基本为民房、藕塘及乱地,两岸沿途有少许支渠接入。靠近东湖港处有落步嘴节制闸,由于日久失修,已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根据大东湖引水调度规模,青山港引水流量为30m3/s。通过对现状渠道的复核,不满足设计要求,渠底需清挖。

工程设计如下。

(1)平面布置。根据《武昌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控制规划》,青山港是青山组团和武钢工业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联系长江和东湖两个生态板块的生态走廊。青山港改造主要由连通渠、渠道节制闸以及沿湖绿化等组成。上游起点为新建沉淀池出口,渠道穿过和平大道后,沿和平大道、沿港路、冶金大道,穿过冶金大道,经过与武钢2号明渠交汇处至落步嘴闸。

设计渠道长度为6.038km,渠岸高程为20.50~26.50m。渠道岸线布局为绿化水岸。沿渠道兴建节制闸1座,跨渠桥梁7座、沿渠绿化等。

(2)纵断面设计。青山港纵断面设计按东湖正常水位为19.15m控制,港进水口附近湖底高程为16.00m,推算落步嘴闸控制水位为19.67m,青山港上游水位为20.00m。青山港自新建沉淀池出口至落步嘴闸前,全长为6.038km,设计渠底高程为16.11~16.26m,渠底纵坡i=0.00005。

(3)横断面设计。根据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为满足水体流动、生态、排水等要求,渠道断面型式采用人工驳岸和斜坡式岸坡。渠道水下以格宾网块石护岸,水上部分以绿化护坡、岸顶设绿化带和人行、车行道路。

其中桩号0+000~0+210段:

本渠段地面高程为21.50m,两岸建筑物较多,采用直立墙矩形断面型式。设计渠道底宽为7.5m,岸坡为两级,下级为直立驳岸,上级为1∶3边坡,渠底高程16.26m。

布置型式和效果见图4.3.1和图4.3.2。

图4.3.1 青山港横断面布置图

2.技术应用说明

该渠道两岸建筑物较多,河道布置和型式受两岸条件影响,河道布置尽量保持现有走向,维持现有的河道流态。采用占地较少的矩形断面,岸坡采用了重力式混凝土直墙,有较好的自稳性和防冲性,同时为了解决混凝土墙景观性和生态性较差的问题,混凝土直墙顶部高程低于河道设计流量,略高于河道的常水位。墙顶以上设置亲水平台及人行步道,平台以上渠坡则设置了植物性护坡。

这种设置型式解决了占地和河道防冲的问题,避免了水体与岸坡生物的隔离,方便了人类亲近水体,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在枯水期成了市民散步、亲水的好去处。

4.3.4.2 罗家港

1.工程设计情况

罗家港南起沙湖港,北止长江,总长为6.85km,主要功能一是排除两侧地区雨水及东湖调蓄的雨水,二是排放沙湖污水处理厂和二郎庙污水处理厂的尾水。

现状自然线形曲折蜿蜒,底宽约10~15m,渠道纵坡i=0.000122,渠底高程为15.86~18.00m,两岸高程约20.47~24.10m。港底目前淤塞严重,淤泥深度为0.5~1.1m。

图4.3.2 青山港综合整治效果图

沿岸东侧和平大道以北300m至和平港为已建成的绿地公园,罗家港南端与沙湖港所夹用地约700m长度范围为鱼塘和藕塘外,其余基本为房屋建筑。横穿罗家港的道路(主要有和平大道、友谊大道、北洋桥路等)均为跨港桥梁,桥两侧有埋设或架空多种管线。沿线两岸有和平大道、友谊大道按规划形成的排水管和多个零散排水出口,以及现状和平港及沙湖港汇入罗家港。

根据罗家港排水规划流量为85m3/s。另根据大东湖引水调度规模,罗家港连通流量为30m3/s。结合两种规划选取最大流量作为控制流量进行断面设计,即罗家路连通流量为85m3/s。

根据对罗家港现状渠道进行复核,得出港渠最大流速为1.34m/s,现有港渠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扩建,工程设计如下。

(1)平面布置。扩建罗家港主要由连通渠、渠道节制闸以及沿湖景观等组成。根据《武昌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控制规划》,罗家港是青山组团和武钢工业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联系长江和东湖生态板块的生态走廊。

罗家港上游起点为沙湖港,沿现有渠道至长江。设计渠道长度为3850m,罗家港渠底宽40m。岸线以绿化水岸为主。沿渠道兴建节制闸1座,跨渠桥12座,沿渠绿化带和人行、车行道路。

罗家港沿线截污方案为罗家港西侧3座排口通过增设截流井的方式进行截污,污水进入二郎庙系统污水干管。

(2)纵断面设计。罗家港纵断面设计按沙湖港水位为19.44m,罗家港全长6.85km,设计渠底高程为15.70~15.88m,渠底纵坡0.000047。(www.xing528.com)

(3)横断面设计。根据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为满足水上旅游、水体流动、生态景观、排水等要求,渠道断面型式结合景观设计,采用斜坡式护岸。渠顶高程在20.47~24.10m之间,两侧边坡为1∶3;设计渠道底宽为40m,渠底高程为15.70~15.88m,纵坡i=0.000047。渠道设计水位以下以格宾网块石护坡,水上部分以绿化护坡、岸顶设2m宽的绿化带,并布置人行、车行道路,保留周边原有高大的植物如枫杨、樟树等,力求增加岸坡的变化,创造宜人的多彩空间。设计卵石园路蜿蜒其中,配合小规模硬置铺地、座椅、庭院灯、清石栏杆等地景构筑物,形成自然园林风格。

布置型式见图4.3.3。

图4.3.3 罗家港横断面布置图

2.技术应用说明

为了方便人类亲水活动,便于生物与河道的交流,根据河渠周边的情况,该河渠采用了梯形断面型式,在河渠边坡的选择上也采用多种防护型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河道行洪、景观、生态的需要。

在渠道设计水位以下设格宾网块石护坡,具有一定的抗冲刷能力,同时格宾网块石护坡表面有孔隙,方便植被生长,内部有空洞,为鱼类等河道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同时其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

设计水位以上设置了3m宽的亲水平台和人行步道,设计卵石园路蜿蜒其中,配合小规模硬置铺地、座椅、庭院灯、清石栏杆等地景构筑物,形成自然园林风格。

亲水平台以上渠道边坡则采用了植物性护坡,水上部分以绿化护坡、岸顶设2m宽的绿化带,并布置人行、车行道路。

岸边保留周边原有高大的植物如枫杨、樟树等,力求增加岸坡的变化,创造宜人的多彩空间,同时也形成一定的缓冲区,既保证了河道与人类的沟通,又尽可能协调了人类活动与河道之间的矛盾。

采用以上河渠治理技术,罗家港应该形成了青山组团和武钢工业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联系长江和东湖生态板块的生态走廊。

4.3.4.3 东沙湖渠(楚河汉街)

1.工程设计情况

东沙湖连通渠工程主要由连通渠、渠道节制闸以及沿湖景观等组成。拟建的东沙湖连通渠又名楚河,为一条开敞式的生态景观河,水域面积5.3hm2,设计渠道长度为1706m,渠道宽约40m,渠道底高程为17.65m,渠顶高程为20.65~22.00m。

引水设计流量为Q=10~20m3/s。河道按Ⅶ级航道标准设计,沿河道兴建节制闸1座。

初期雨水箱涵(水果湖箱涵—调蓄池)设计流量按照P=0.33时茶港、水果湖箱涵7.27km2汇水范围内设计流量确定,即35m3/s。

(1)平面布置。根据楚河河道宽度和周边用地规划定位,创造自然形式的亲水岸坡,形式怡人的空间、清澈的水面、宽敞的亲水步道。岸线形式分为近湖渠道段、中段城区渠道及水域面较窄渠道3种类型。楚河引水方案在渠道线形及宽度一定的情况下,从青山港引水时,楚河上游起点为水果湖进水口,渠道沿兴国南路,穿过东湖路(东西)、武重宿舍、中北路、沿湖一路、沿湖三路,出口与沙湖相接。初期雨水箱涵布置于渠道右岸。

(2)断面设计。根据东沙湖连通渠(楚河)修建规划,为满足航运、水上旅游、水体流动、生态景观、排水等要求进行断面布置如下:由规划给定的沙湖大道南侧红线和汉街红线,本次渠道工程的两侧总宽度为47.3~80.96m,其中规划航道中心线两侧各10m范围为航道区,航道区渠底高程为17.65m,宽20m。航道区南北两侧外边线至连通渠南北两侧控制红线间范围分别为南侧景观绿化区及北侧景观绿化区,南侧景观绿化区宽为3.16~32.5m,北侧观绿化区宽为19~34m,南侧景观绿化区采用直立式景观驳岸墙与规划汉街商业区衔接,北侧景观绿化区采用相同形式与东沙大道衔接,岸、坡顶高程为20.65m。南北侧景观绿化区渠道及岸坡与景观布置相结合,详见本工程景观设计。

根据航道宽度和周边用地规划定位,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景观布置,使得渠道两岸景观与周边规划融为一体。由规划的东沙大道红线、汉街红线、箱涵布置及航道要求,将渠道分为15个渠段,典型渠段具体布置如下:

倒虹井箱涵至东一路桥(桩号:BK0+050~BK0+160)段:该段渠道红线范围为50m,其中南岸为规划汉街,高程为22.00m,过渡区宽度为7.55~5.85m,高程为17.65m;航道区宽度为20m,高程为17.65m;生态坡面宽12.45~14.15m,高程为17.65~20.65m;绿化休闲区宽10m,高程为20.65m。靠规划汉街岸采取C25钢筋混凝土驳岸墙结构型式;靠近东沙大道岸采取生态护坡型式。

初期雨水箱涵设计断面为BH=5.5m×2.5m,水力坡度i=0.00075,长约1980m,见图4.3.4。

图4.3.4 BK0+050~BK0+160段渠道断面图

2.技术应用说明

在东沙湖连通渠工程中点源治理、面源治理和内源治理同等重要,并且“楚河汉街”的源头面源控制工程作为“十二五科技重点研究内容,通过源头控制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面源污染负荷。

为了解决茶港、水果湖区域合流制排水系统对东湖、楚河乃至沙湖的污染,结合楚河的建设,新建了初期雨水箱涵和调蓄池,先将初期雨水与合流污水存储于调蓄池,再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

规划进入东沙湖连通渠范围内的雨水口主要有4处:东沙大道1号排水口、东沙大道2号排水口、中北路排口和安顺家园排口。由于楚河内部绿化面积有限,不可能全部用作面源控制用地。针对汇入楚河面源污染的特点,对于楚河南岸上汉街的雨水收集,通过生态路面——盲渗系统拦截初期雨水污染物;北岸主要为生态景观区,则通过绿化植被和渗水路面截流拦污,既美化景观,又消减污染负荷。

采取以上污水截控措施后,“楚河”充分结合城市现状,利用多种岸坡技术,改变常规单一、直化的硬质护岸,采用多种生态岸坡相结合的护岸型式,增加岸坡结构孔隙率、表面积等,以达到“用结构换空间”,利用有限的空间,达到城市功能和水体功能的统一协调。

“楚河”是在城市核心区打造亲水环境的典范,南岸汉街更多的是体现人文与商业化,临水岸线采用生态驳岸墙;北岸则采取生态护坡型式,岸上布置了绿化休闲区,充分体现了生态理念,与南岸步行街一静一动,遥相呼应。

“楚河”全长为2.2km,连通东湖和沙湖,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北岸边为汉街,从空间构成、造型、材料、构造等多方面对民国建筑做系统研究,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体,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其中,充分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汉街中分布有最具特色的5座名人广场、汉街大戏台、美轮美奂的各式喷泉,与楚河北岸滨河景观带交相辉映。汉街的景观设计整体沿袭建筑设计风格,展示了建筑从民国风格到现代建筑风格的变迁,景观“起”“承”“转”“合”四个节点的层层推进,讲述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变迁,整体的景观风格兼具古朴与现代、张扬与内敛,水乳交融,展示出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开业后成为众多游客驻足观光,拍照留念的绝佳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