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渠整治与新建:规划与设计方案

港渠整治与新建:规划与设计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期整治15条港渠,新建4条连通渠。表4.3.1港渠功能及设计流量续表1.青山港、武钢一号引水明渠青山港是青山组团和武钢工业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带,本项目设计将青山港作为联系长江与东湖两个生态板块的引水通道和生态走廊,引水设计流量为30m3/s,走廊宽度70~110m,按带状公园进行设计。

港渠整治与新建:规划与设计方案

近期整治15条港渠,新建4条连通渠(表4.3.1)。

表4.3.1 港渠功能及设计流量

续表

1.青山港、武钢一号引水明渠

青山港是青山组团和武钢工业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带,本项目设计将青山港作为联系长江与东湖两个生态板块的引水通道和生态走廊,引水设计流量为30m3/s,走廊宽度70~110m,按带状公园进行设计。

武钢一号引水明渠原为武钢工业用水引水渠,东沙湖水系排江通道改走罗家港后,武钢工业用水引水渠改用青山港,现状武钢一号引水明渠未使用。本次设计将青山港作为引水通道,需改造武钢一号引水明渠用于工业供水,设计流量为28m3/s。

2.东湖港

东湖港是青山组团和武钢工业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带,是联系长江和东湖两个生态板块的生态走廊,是大东湖水系生态引水的重要进水通道。东湖港上接青山港,落步嘴至东杨港段引水设计流量为30m3/s。控制廊道宽100m,按带状公园进行设计。

3.新东湖港、东杨港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位于武汉市武昌地区东北部,是依托于京广客运专线武汉站的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为“一轴双核两区、一廊三园三带”。其中“一廊三园三带”即依托东湖港、沙湖港,设置功能绿地,合理控制其建设比例和建设强度,形成“两港”生态走廊;保护东湖、杨春湖岸线,保持湖面面积不减少,建设北洋桥公园、杨春湖公园和迎鹤湖公园3个水生态公园,形成城市绿肺;利用连通水系和三环线防护林带,建设杨春湖—迎鹤湖—东湖水系生态带、杨春湖—武汉站西广场—东湖水系生态带、沿三环线陆上生态带。以生态走廊和生态带为依托,建设“树枝”状生态型绿化网络。

东杨港是大东湖水网的引水通道之一,任务是向杨春湖供水,经由新东湖港进入东湖,实现杨春湖—迎鹤湖—东湖水网连通,构建杨春湖副中心景观生态结构中重要的景观生态通廊和水上交通通廊,东杨港、新东湖港设计流量10m3/s,廊道控制宽60m,按带状公园进行设计。

4.东沙湖渠

东沙湖渠是东湖与沙湖之间的新建连通渠道,是大东湖中心区景观生态结构中重要的景观生态通廊和水上交通通廊,渠道紧邻东沙大道,按水循环引水流量要求,渠道为双向渠,设计流量10m3/s。

5.新沟渠

新沟渠是东湖汇水区的排水渠和东湖调水的退水渠,是东湖风景区的景观视线通廊。排水流量85m3/s,廊道控制宽80m。

6.沙湖港

沙湖至罗家港段,是沙湖汇水区的自排渠道,是沙湖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渠道,排水流量为18~22m3/s,是沙湖公园周边的一条景观通廊,走廊宽度为45~85m。

罗家港至新沟渠段,是东湖排水通道,也是区域景观通廊,排水流量为85m3/s,走廊宽度为85m。(www.xing528.com)

新沟至友谊大道段,是沙湖港北侧地区排水通道,也是区域景观通廊,排水流量为8.6~22.5m3/s。走廊宽度为30~45m。

沙湖港与东湖港之间布置一座连通涵闸,用于东湖汇水区北部杨春湖和东湖港区域与罗家路汇水区之间的排水和港渠引水调度,设计流量为20m3/s。

7.罗家港

罗家港是东沙湖水系主要排水渠道,设计流量为85m3/s。该渠道还是杨园组团和青山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带,走廊宽度不小于130m。

8.九峰渠

九峰渠是连接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的纽带,是大东湖绿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东湖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水上交通通廊和旅游景观通廊,在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九峰渠引水设计流量为30m3/s。

9.花山渠

花山渠是严东湖与严西湖的连通渠,是大东湖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花山生态新城的核心区域,花山河作为纽带,将形成“严西湖—花山河—严东湖”重要生态轴线,为实现建设花山为“生态新城”奠定基础。花山渠引水设计流量为10m3/s。

10.红旗渠

红旗渠是严西湖汇水区的排水渠,严西湖和北湖连通渠,是引水主要通道,设计流量为48.9m3/s,廊道宽控制为60m,按照旅游景观渠道设计。

11.北湖渠、北湖大港

北湖渠、北湖大港均为北湖水系排水渠道,并兼具视线通廊的功能,其中北湖大港还有生态防护功能。北湖渠为自排渠,排水流量为30m3/s,控制廊道宽50m。北湖大港为北湖泵站主排渠,设计流量为115m3/s。廊道宽为165m。

12.西竹港、竹青港

西竹港是严西湖与竹子湖的引水连通通道,竹青港是竹子湖与清潭湖的引水连通通道,同时具有旅游航道和生态联系廊道功能,并兼具排水和引水通道的功能,设计流量为10m3/s,廊道控制宽40m,结合竹子湖区域湿地公园建设,形成景观宜人、自然特征鲜明、植物物种丰富的旅游通廊。

13.北严港

北严港是严东湖、清潭湖的排水渠,设计流量为28.5m3/s,南段为水上旅游航道沟通严东湖,现状景观效果良好,结合两侧山水资源和渠边林木状况进行建设,廊道宽控制为50m。

14.武惠渠、周港

武惠渠、周港为排水渠道,也是严西湖、严东湖郊野公园与外围地区的生态联系廊道。排水流量为36m3/s,控制廊道宽40m;周港是竹子湖排水渠,设计流量为10m3/s,控制廊道宽40m。

下面说明河渠保护和综合整治技术在大东湖生态水网连通工程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