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港渠生态环境状况

探究港渠生态环境状况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东湖区域内分布有主要港渠15条,总长为43.17km,服务区域涉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国土面积为390.6km2。总体评价大东湖水网河渠过流断面普遍不足,城区岸线生态环境状况较差。

探究港渠生态环境状况

大东湖区域内分布有主要港渠15条,总长为43.17km,服务区域涉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国土面积为390.6km2。除青山港、东湖港和武惠渠兼具排水、引水功能外,其他均为排水渠道。其中东沙湖水系主要港渠有青山港、武钢1号明渠、东湖港、沙湖港、罗家港、新沟渠、东杨港等7条,北湖水系主要港渠有北湖渠、北湖大港、武惠渠、红旗渠、西竹港、周港、竹青港、北严港等8条。

武汉市城市扩张有两种形式:一是向外部发展,二是向内部开发改造城中村或老城区。历史上,城市港渠因为排水、排污需要,多布置在城市中的城中村或未开发区,两岸分布着农田和村庄,由于管理失位,当地农民向河道乱倒垃圾、建筑侵占、周边企业与生活污水直排,致使河渠淤塞、水质污染、行洪不畅,被主城区包围的河道基本渠化,支渠多已箱涵化,如东湖支流茶港20世纪末改建为箱涵,城市港渠水生态环境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1.河渠自然形态

大东湖水系中,东湖港、青山港、武惠渠为历史上的通江河道,一号明渠、东杨港、新沟渠、沙湖港上段、西竹港、竹青港、周港是区域水网连通河道,基于前述城市发展过程,和武汉市对河湖水系的积极保护,这些河道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蜿蜒曲折自然线形。

罗家港是东沙湖水系调整出江通道后与1978年新开的一条人工港,沙湖港是罗家路汇水区雨水收集河道和三个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通道,北湖渠、北湖大港、红旗渠、北严港是北湖水系围垦围养与农田排涝而开挖的骨干排水港渠,考虑到城市与农业土地利用、排水顺畅的需要,渠线布置均较顺直。(www.xing528.com)

2.河渠岸线

罗家港、沙湖港中下段紧邻城市建成区,岸线基本固定,除少量地段建有带状公园外,其余河道均受城市建设压缩和挤占,局部成为城市垃圾堆弃场地,廊道空间窄小。其他河渠均位于城中村和农村地区,廊道宽度基本得到控制,但在城中村河渠两岸农村建筑占用岸线、城市生产生活建筑垃圾堆弃现象较严重;农村地区河道存在少量建筑和农业种植占用岸线,多数河段两岸植被茂盛。现有港渠一般仅在路桥、涵闸等交叉建筑物上、下游采用了硬化护坡,其他均为自然岸坡,边坡护砌率较低。总体评价大东湖水网河渠过流断面普遍不足,城区岸线生态环境状况较差。

3.水污染

大东湖区内河湖自江湖阻隔以来便失去了随长江水位涨落而进行水体自然频繁交换的条件,现有功能单一,河港主要作为暴雨排水和废污水排放通道,绝大部分港渠水体为封闭水域,当区内没有降水时,港渠仅有废污水纳入。罗家港、沙湖港因承担3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河水水质常年为劣Ⅴ类,因其处在主城区,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极大。北湖渠、北湖大港受武钢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影响,青山港、东湖港、东杨港、新沟渠因承纳了沿岸分散点源、面源以及合流制雨污水,河水水质常年为劣Ⅴ类。一号明渠是武钢引水渠,武惠渠、西竹港、竹青港、周港、红旗渠、北严港位于农村地区,污染较轻,水质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