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引水口除磷方法可研阶段

探究引水口除磷方法可研阶段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可研阶段,引水口除磷方案采用的是絮凝沉淀处理措施。根据2010年武汉市余家头、平湖门水厂检测数据,具体检测成果见表3.2.1。为保证“引江济湖”过程中生态的稳定性,且满足对水中生物伤害最小的要求,初步拟采用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隔板絮凝池;方案二,采用机械絮凝池。表3.2.2沉淀池的形式及主要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在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可研阶段,沉淀池的总平面尺寸为133.3m×240m。

探究引水口除磷方法可研阶段

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可研阶段,引水口除磷方案采用的是絮凝沉淀处理措施。絮凝沉淀时间参照自来水厂的预处理措施来确定。

研究小组于武钢引水沉沙池(青山港进水闸址处)进口和出口分别取样,TP含量在0.17~0.26mg/L,平均值为0.21mg/L,含磷量高于内湖Ⅲ类水质含磷标准,以颗粒态总磷(TP)和溶解态总磷(TDP)的形式存在,颗粒态TP含量和TDP的含量基本相当;TDP有溶解性磷酸盐(计)和溶解性有机磷构成,其中以溶解性磷酸盐为主,约占TDP的70%以上;颗粒态TP由IP和OP构成,主要成分为IP,约占颗粒态TP的64%以上,而Ca-P是IP的主要形式,约占IP的71%以上,Fe/Al-P与OP可以作为可被生物体利用的一部分磷(BAP)。为了不使江水中的磷引起湖泊水质的污染和恶化,需要对引入湖泊的江水进行处理,参考全国已建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试验中采用除磷的方法,考虑经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中湖泊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要求,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沉淀的工艺。根据2010年武汉市余家头、平湖门水厂检测数据,具体检测成果见表3.2.1。

表3.2.1 余家头、平湖门水厂水样检测成果表

由以上检测成果可知,余家头水厂长江源水TP含量达0.12mg/L,经絮凝沉淀后,TP含量降至0.04mg/L,平湖门水厂长江源水TP含量达0.13mg/L,经絮凝沉淀后,TP含量也降至0.04mg/L,经絮凝沉淀后的水体含磷量满足湖泊Ⅲ类水质要求,同时CODCr和TN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参考我国已建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试验中采用除磷的方法,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沉淀的工艺。其工艺处理流程:长江引水→絮凝→沉淀→引入湖泊。

为保证“引江济湖”过程中生态的稳定性,且满足对水中生物伤害最小的要求,初步拟采用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隔板絮凝池;方案二,采用机械絮凝池。通过方案比较,推荐采用机械絮凝池方案。

1.絮凝剂优选

对青山港引水口的自然水做了自然沉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沉沙池预处理后的江水,再通过自然沉淀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去除水中颗粒磷效果不明显,因此,短时间自然沉降的方法不适用于去除长江水中颗粒态磷,这可能与长江水中颗粒态物质粒径较小有关。(www.xing528.com)

对于絮凝剂的选择,选用四种常用化学除磷药剂(三氯化铁,试验用纯度99%;硫酸铝,试验用纯度99%;聚合硫酸铁,试验用纯度18.5%;聚合氯化铝,试验用纯度28%)通过絮凝沉淀烧杯试验(400rpm快速搅拌1min,120rpm中速搅拌2min,50rpm慢速搅拌10min,沉降30min)除磷效果试验,确定最佳药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江水混凝沉淀法除磷,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最佳投药量为6~7mg/L;最佳助凝剂为非极性聚丙烯酰胺(PAM),最佳投药量为0.025~0.05mg/L。

2.沉淀池

水经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需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沉淀池有平流式沉淀池和斜管(板)沉淀池,这两种沉淀池的主要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见表3.2.2。

由于沉淀池的具体形式会对水中生物产生影响,而斜管(板)沉淀池的构造复杂,斜管(板)的设置会影响生物的可通过性,且斜管(板)的单池处理水量不宜过大,因此斜管(板)沉淀池不满足本工程的要求。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处理水量较大,且对生物通过性没有影响,所以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中适宜选用平流式沉淀池,同时采用与絮凝池合建的形式,以减少用地面积。

表3.2.2 沉淀池的形式及主要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在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可研阶段,沉淀池的总平面尺寸为133.3m×240m。沉淀池为8组,每池设计中取沉淀时间1.0h,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v=34.73mm/s,沉淀池长133.33m,沉淀池宽30m,容积13500m3。沉淀池每池每日产泥量113.4m3,则每日产泥总量V=907.2m3,产生的泥高度为0.028m,则沉淀池沉积10天泥量后再采用泵吸式排泥。经处理后可去除水中90%以上的泥沙。

根据本次在青山港处原水自然沉淀成果,当PAC投加量为7mg/L、PAM投加量为1mg/L,静态沉淀15min,出水TP可小于0.05mg/L。沉淀时间比可研设计阶段大大缩短,由此可以优化絮凝沉淀池容积,大大减少工程占地。因试验采用的是原水烧杯试验,与实际工程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为安全起见,沉淀时间按30min确定,由此优化沉淀池布置,则沉淀池总平面尺寸为133.3m×120m。每池设计中取沉淀时间为30min,沉淀池为4组,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v=69.46mm/s,沉淀池长133.33m,沉淀池宽30m,单池容积13500m3。工程直接占地由68亩减少为34亩,且直接工程费用由8446万元减少到4200万元。在寸土寸金的武汉市区,减少占地带来的工程效益显而易见是非常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