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引水口技术及现状分析

生态引水口技术及现状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引水口工程技术是通过工程措施,在取水源头上保证从河流引入河湖水体的水质满足湖泊生态水质要求,同时能达到生物交换的目的。目前生态引水口工程措施工程技术也比较成熟,但功能比较单一,如除螺措施有中层取水、修拦螺网及修建沉螺池等,对含沙量较大的一般采取沉沙池沉沙措施等。西湖生态引水工程是国内生态引水工程成功的一个范例。

生态引水口技术及现状分析

生态引水口工程技术是通过工程措施,在取水源头上保证从河流引入河湖水体的水质满足湖泊生态水质要求,同时能达到生物交换的目的。

目前生态引水口工程措施工程技术也比较成熟,但功能比较单一,如除螺措施有中层取水、修拦螺网及修建沉螺池等,对含沙量较大的一般采取沉沙池沉沙措施等。在城市水网连通工程中,对于引水的要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仅要考虑泥沙淤积问题,还要考虑水质要求,同时兼顾生物交换。在血吸虫疫区,引水往往还有除螺的要求。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化肥和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排入湖泊和江河之中,造成湖泊水体水质污染严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人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水网连通工程,增强城市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是开展城市水环境改善的必要措施。

西湖杭州的灵魂,古有“风情西子,游人折腰”之美誉,而今由于长年污染,西湖所担负的生态负荷已经达到极限,到了失衡的边缘。西湖虽经彻底疏浚,由于湖西溪涧来水污染不断,湖水透明度仍然很低,TP、TN等关键指标都超标,属于Ⅴ类水体,远远达不到风景湖泊Ⅲ类水体的要求。为了让西湖恢复以往的诗意胜景,杭州市政府于1986年实施西湖引水工程,从钱塘江通过两个水预处理厂进行降磷、降氮沉淀处理后引水入西湖,日引水量为40万m3,确保西湖水一个月更新一次,让西湖恢复以往的诗意胜景,使西湖水质得到明显改观。西湖生态引水工程是国内生态引水工程成功的一个范例。(www.xing528.com)

太湖引江济太工程调水增加了流域河网水量、改变了流域河网水流条件,使受水区范围内河网水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调水后,望虞河水质平均改善两个类别,污染物浓度平均降幅超过50%;太浦河水质改善了一个类别,同时有效改善了黄浦江上游水质;望虞河西岸主要支流伯渎港、九里河、锡北运河、张家港在白屈港以东范围内的河段,引水后的水质均由劣Ⅴ类转变为Ⅲ~Ⅳ类。调水对太湖水质改善起到积极作用,2003年太湖富营养化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浓度改善幅度达31%,富营养化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太湖水质有机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改善幅度为19%,满足Ⅱ类和Ⅲ类饮用水标准的水体面积增加了15%。2002年、2003年调水缩减了大部分湖区换水周期,减轻了太湖藻类水华。由于生物变化的滞后性,仅直接受水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受到一定影响,贡湖湾出现清洁水体的浮游植物种类,其他区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植物及底栖生物基本未受到显著影响(《引江济太调水效果评估》)。

国外生态引水工程中比较成功的是韩国清溪川引水工程。穿越首尔的清溪川曾经是一条汇集城市污水的地下“臭水沟”,2005年9月,耗资巨大的“复原工程”终于让这条古老的河流死而复生。如今,清溪川成为首尔的一张城市名片。众多综合措施中,从水质较好的汉江引水并进行预处理后对清溪川的水进行交换是最关键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