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刚体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各自研究对象的特征出发,航天与机械两大工程领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建模策略,主要区别是对刚体位形的描述。
在航天领域,以系统每个铰的一对邻接刚体为单元,以一个刚体为参考物,另一个刚体相对该刚体的位形由铰的广义坐标(拉格朗日坐标)来描述。这样树系统的位形完全可由所有铰的拉氏坐标阵q所确定。其动力学方程形式为拉氏坐标阵的二阶微分方程组,即: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方程个数最少,但方程呈严重非线性,A、B矩阵形式相当复杂,程式化时要包含描述系统拓扑的信息,对非树形系统,需求解约束方程。对于需要求出约束反力的系统来说,这种形式反而不理想。在有些文献中,称这种形式为第一类方法(模型)。由于反馈控制变量一般是相对坐标变量,在带控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中一般采用第一类方法,在传统的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分析中一般也采用第一类方法。
机械领域是以系统每一个物体为单元,建立固接在刚体上的坐标系,刚体的位形均相对于一个公共参考基进行定义,其位形坐标统一为刚体坐标系基点的笛卡儿坐标与坐标系的姿态坐标,一般情况下为6个。由于铰的存在,这些位形坐标不独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的一般形式为:(www.xing528.com)
式中,φ为位形坐标阵q的约束方程;φq为约束方程的雅可比矩阵;λ为拉氏乘子。
式(1-2)是一个维数相当大的代数-微分混合方程组。但由于此时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呈稀疏状,可利用稀疏矩阵的特点进行快速数值计算,提高数值算法的效率。在约束方程以约束库形式存入计算机的情况下,这种形式便于对复杂系统的自动建模,适用于大型通用软件的编程,Haug称之为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根据需要求出任何约束的约束反力。在有些文献中,也称这种形式为第二类方法(模型)。
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拓展到多柔体系统,方程的结构形式也如同上述两种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