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分析

常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信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图1-19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的电路图电路图;相量图系统正常运行时。1)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UN=0。

常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分析

1.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的特点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如图1-16所示。

该系统运行中由于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相对较低;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断开故障线路,设备承受过电压的时间很短,这样就可以使电网中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从而使电网的造价降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信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当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会对通信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对此要加强安全教育和正确配置继电保护及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

2.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特点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该系统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该接地方式在系统正常对称运行时中性点电位接近于零,如图1-17(a)所示。

图1-16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电路图

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设C相接地,如图1-18(a)所示。此时,三相对称系统平衡被破坏,三相电压关系可表示为

图1-17 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a)电路图;(b)相量图

图1-18 单相接地时的电路图

(a)电路图;(b)相量图(www.xing528.com)

其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所以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现行规程规定,对于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容许带故障运行2h,但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以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在电力系统中,尽管现行规程规定,对于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容许带故障运行2h。但是,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时,电弧无法熄灭而产生持续性电弧,威胁设备绝缘,极易造成两相甚至三相短路,危害电力系统。为了防止这种事故,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规定:3~10kV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电网,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10A时,中性点应装设消弧线圈;3~10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30A时,中性点应装设消弧线圈。因此,系统中往往在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即中性点须经消弧线圈接地,如图1-19所示。

图1-19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的电路图

(a)电路图;(b)相量图

(1)系统正常运行时。

1)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UN=0。

2)消弧线圈中无电流:IL=0。

3)流过地中的电容电流为零:IC=0。

此时,消弧线圈不起作用。

(2)单相接地故障时。

1)全补偿。即是,电流谐振回路恰好在谐振点工作。此时,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完全抵消,残流中仅含有有功分量,不仅其值最小,且其相位与零序性质的中性点位移电压同相。但此种补偿方式电力系统不采用,其不足之处是系统因不对称形成串联谐振过电压,危及系统绝缘。

2)欠补偿。即是,电流谐振回路在欠补偿状态下工作,此时残流中不仅含有有功分量,同时含有容性无功电流分量,其值较前明显增大,同时残流相位先于零序性质的中性点位移电压。此种补偿方式电力系统极少采用,其不足之处是系统易发展成为全补偿方式,切除线路或者频率下降而引起谐振,危及系统绝缘。

3)过补偿。即是I,电流谐振回路在过补偿状态下工作,此时残流中主要为感性无功电流分量,其值同样明显增大,其相位滞后于零序性质的中性点位移电压。此种补偿方式电力系统极多采用,但电感电流数值不能过大(不大于10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