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宝石珊瑚的加工就不得不提意大利,因为在太平洋产区尚未发现宝石珊瑚时,这数千年来,意大利一直是全世界珊瑚的产、销、加工中心,他们对珊瑚加工所累积的经验,可谓是首屈一指。随着太平洋产区宝石珊瑚的崛起,加之代工厂的普及,加工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日本,日本曾经一度成为全球宝石珊瑚的加工重镇。但因日本过度的开采使珊瑚的渔获量锐减,便将采集与加工转到劳动力密集且工资相对低廉的台湾,并开始招募和训练台湾的雕刻与研磨人才。直到1964年后,台湾决心发展自己的经营模式,并历经20年的努力最终取代了意大利与日本的加工重镇地位。
《虾姑》雕刻:黄忠山
台湾珊瑚的加工产业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升级,并击败意大利和日本两大强劲对手跃升成为手执牛耳的枢纽?依笔者的观察分析,这要归功于三大跃进:首先是设计大跃进,台湾的设计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特色,促使作品的收藏者不再局限于亚洲地区,宝石珊瑚的设计内容包括了设计与构图;其次是分类大跃进,为了方便收购与彰显特性,一般的工厂只加工性质相同或相近产区的宝石珊瑚品种,单一化作业有助于提升设计与工艺技术,宝石珊瑚的分类包括品种分类与产区分类两种;其三,则是工艺大跃进,完美的设计图并辅以对品种特性的了解,研究更先进的加工技术就成为制胜的关键。
宝石珊瑚品种分类
宝石珊瑚的工艺分为雕刻与平面两种,雕刻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宝石珊瑚进行雕琢,成品为摆件或首饰花件居多;而平面,则是将珊瑚研磨成蛋面、水滴、随形等,且不需动刀雕刻。
1.国宝级珊瑚雕刻大师黄忠山先生(左)
2.黄忠山先生在工作室雕刻珊瑚
3.黄忠山先生作品:《蓄势待发》(正面)
4.作品背面的签名与完成日期(背面)
自古以来玉器的加工就有“工就料”与“料就工”的区别,宝石珊瑚也不例外,一件好作品往往来自巧妙的设计,此步骤关系着加工的成败,常常用时较长。由于现今材料短缺,而且价格昂贵,一件绝佳作品的设计与构图往往耗时费力,但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因为每枝珊瑚外形与粗细不一样,思考构图方向也大有不同,时间可以让设计者反复思考,以达到最为完美的境界。
珊瑚雕刻名师黄清德先生指导雕刻
1.宝石珊瑚雕刻名师黄清德先生
2.黄清德先生为作品落款(www.xing528.com)
3.黄清德先生的作品:《花开富贵》
4.《花开富贵》背面的创作者签名
5.黄清德先生的《宝石珊瑚雕刻认证书》
此外为什么单一化作业及相近产区跟设计与加工有所关联呢?因为每个品种的宝石珊瑚所具备的特性不尽相同,如组成成分的不同、结构的不同、是否有白心、白心大小及所生长的位置、硬度与轫性的大小、光泽的强弱、整体粗细大小等,不同的品种均有所差异,所以在设计与加工方面的考虑也就不同。利用特性进行设计加工,不但可以减少失败率,还可以降低材料的损耗。产区相近则更方便材料的收集,宝石珊瑚采集船所捕捞的海域通常较为固定,因为船长对海底地形与海域潮汐的掌握有助于捕获量的提高,而且大多数的工厂会向固定配合的珊瑚采集船收购珊瑚,如此就形成了加工与产区的分类了。
赤红珊瑚
有了完美设计图之后,便要寻找相对应的工匠,因为每位工匠所专精的工法不同,所以找到相对应的工匠,就成为另一个关键因素。除了圆珠之外,为了珍惜取得不易且昂贵的材料,目前大多数材料均为手工加工。珊瑚材料的使用,真可说是物尽其用,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大块料至边角料以至于粉末,都有其适当的用途。
资深平面加工师洪武岸先生(右)
赤红珊瑚原枝
在平面加工中,以蛋面为例加以说明。蛋面的加工步骤为选、切、成、磨、抛等,“选”就是选料,“切”就是切断,“成”就是研磨成型,“磨”就是粗、细抛磨(常需经过几道手续),“抛”也就是最后一道手续,打磨使之光亮或特殊洗亮等。雕刻则相对比较复杂,有设计、构图、清除杂枝、粗雕成形、中雕清边、细雕修整、粗中细抛磨、抛光或特殊洗亮等程序(由于原枝或雕刻品死角过多,所以并未使用手工打磨的方式进行抛光,而是采取特殊洗亮方式取代手工抛光)。
雕刻加工流程图
平面加工流程图
雕刻与平面加工流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