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触电的因素有以下六点。
1.通过人体的电流值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热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按照人体呈现状态,可将通过人体的电流分为三个级别:①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即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感知电流,感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概率为50%时,成年男子平均感知电流为1.1mA,成年女子约为0.7mA。②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收缩、痉挛,触电人将不能自行摆脱带电体。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摆脱电流,摆脱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摆脱阈值。摆脱电流与人体生理特征、电极形状、电极尺寸等因素有关。概率为50%时,成年男子摆脱电流约为15.5mA,成年女子约为10.5mA;概率为99.5%时,成年男子约为22.5mA,成年女子约为15mA。③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室颤电流的最小值称为室颤阈值。室颤电流是短时间内使人致命的最小电流。室颤电流受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人体生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数百毫安;当电流持续时间在0.1s以下时,如电击发生在心脏易损期,500mA以上的电流可引起心室颤动。
2.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时间
电流在人体内作用的时间越长,电击危险性越大,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人体电阻减少。电击持续时间越长,人体电阻由于出汗、击穿、电解而下降,电击危险性越大。②能量增加。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体内积累外界电能越多,伤害程度增强,表现为室颤电流减少。③中枢神经反射增强。电击持续时间越长,中枢神经反射越强烈,电击危险性越大。
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见表9⁃1。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迅速使触电者摆脱带电体。
表9-1 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3.电流在人体内流通途径
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是没有绝对安全途径的。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乃至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及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强烈失调而导致死亡;电流通过头部,会严重损伤大脑,亦可能使人昏迷不醒而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电流通过人的局部肢体也可能引起中枢神经强烈反射而导致严重后果。
通过心脏的电流越多时,电流路线越短的途径是电击危险性越大的途径。不能认为局部的触电是无危险的。
4.人体本身的状况
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神态对于触电的轻重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酒醉者等,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因此,对于电气工作人员要经常或定期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
5.电流种类影响
不同种类电流对人体伤害的构成不同,危险程度也不同,但各种电流对人体都有致命危险的共性。(www.xing528.com)
(1)直流电流作用 在接通和断开瞬间,直流感知阈值约为2mA,300mA以下的直流电流没有确定的摆脱阈值,300mA以上的直流电流将导致不能摆脱或数秒至数分钟后才能摆脱带电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直流室颤电流为交流的数倍;电流持续时间在200ms以下时,直流室颤电流与交流电流大致相同。
(2)冲击电流作用 作用时间不超过0.1~10ms的电流称作冲击电流。按其波形可分为方脉冲、正弦脉冲和电容放电脉冲三种。
冲击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有感知阈值、疼痛阈值和室颤阈值,没有摆脱阈值。
6.人体的阻抗值
人体阻抗包括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皮肤阻抗在人体阻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人体的阻抗不是固定不变的,与以下若干因素有关。
(1)皮肤状况 皮肤潮湿和出汗时,以及带有导电的化学物质和导电的金属尘埃,特别是皮肤破损后,人体阻抗急剧下降。人们不应该用潮湿、有汗、沾污的手去操作电气装置。
(2)接触电压 接触电压增加时,人体阻抗明显下降。
(3)电源频率 人体阻抗与电源频率的关系如图9⁃5所示。
(4)接触面积 人体阻抗与人体接触带电体的接触面积有关,从图9⁃5中可以看出这种关系是人体阻抗与接触面积成反比关系。
图9⁃5 人体阻抗与电源频率的关系
注:A为接触面积。
(5)其他因素 体内阻挠与电流途径有关,女子的人体阻抗比男子的小,儿童的比成人的小,青年的比中年人的小;遭受突然的生理刺激时,人体阻抗可能明显降低;环境温度高或空气中氧含量不足等,都可使人体阻抗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