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项既有的并且正在执行的制度而言,制度的突变都是不可接受的。突变是对制度稳定性和预期性的重大破坏,从而使相应的政策有可能处于某种执行真空状态。一旦形成执行真空状态,对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秩序来说,伤害都是极大的。
2003年3月发生在广州市的“孙志刚事件”,直接导致了国务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在事件发生后不到三个月内,即2003年6月2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1号国务院令,宣布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紧接着,于2003年8月1日起颁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关于“孙志刚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收容遣送制度的变化,从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而言,无疑是正确并积极的。但是,仅从政策调整和执行层面来讲,突然性的制度变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得到同样的重视。政策的执行并不只是在于制度本身的存废。一项政策的执行牵动社会许多方面,并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即以制度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社会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是以相应制度为基础的。在对政策作出调整的同时,必须慎重考虑相应管理系统的整体调整。否则,极有可能造成社会管理的真空与无序。对于一项坏的制度来讲,如果改变是必需的,那么更为重要的是把握改变的时机和方式。
类似的突然性制度变化,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也是屡有发生。2008年8月“三聚氰胺”奶粉污染事件被媒体关注并陆续报道之后,由于涉事奶粉生产企业河北三鹿集团是国家质检总局颁布认可的国家“质量免检”企业,受此影响,国家质检总局于9月18日即以总局令的形式宣布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号)予以废止。同时国家质检总局还发布了《关于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的公告》,决定立即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并要求相关食品生产企业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这样,实行了近十年之久的质量免检政策戛然而止。而三鹿集团所获得的另一项质量荣誉称号——中国名牌产品,也遭遇同样的境地。《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12号,2001年12月29日)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也偃旗息鼓了。(www.xing528.com)
上述两个案例,都说明制度受到重大突发公众事件的严重影响而被直接废止。这种剧烈的突变是典型的问题流和政治流[13]对制度体系的直接冲击。以新闻焦点播报事件为起点(问题流),通过媒体以及专业人士(主要是法律工作者和公共知识分子等)的推进,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政治流),进而直接影响到制度的变革(政策流)。约翰·金登的政策模式为此提供较为全面的系统总结和支持。
制度的突然性改变说明制度的抗干扰性不强。制度的修订与更改,并不是没有既定的程序,而是相关程序不能起到有效的稳定作用。当前,对制度变化产生非正常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公共舆论,以及由此所生成的政治流,其中,特别是“小趋势”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