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选址一般包括宏观选址与微观选址。宏观选址是指在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域内,通过对气象、地理条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然后选择一个或多个风能资源丰富且有利用价值的小区域过程。
1.宏观选址基本原则
(1)风电场的场址选择应根据中长期电力规划、运输条件、地区自然条件和建设计划等因素全面考虑。在选择场址工作中,应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场址和农业、工业、国防设施和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2)选择场址时,应注意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和劣地;还应注意少拆迁房屋,减少人口搬移;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3)风电场用地范围应根据建设和施工的需要,按规划容量确定。
(4)在场址自然条件许可时,应考虑风电场扩建的可能性。
2.宏观选址的技术规定
(1)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选择风电场场址时应尽量选择风能资源丰富的场址,如年平均风速较高、风功率密度大、风频分布好、可利用小时数高等。根据我国风能资源的实际情况,风能丰富区指标定为年平均风速在6m/s以上,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不小于300W/m2,3~25m/s风速小时数在5000h以上。(2)现有测风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部分省区的有关部门绘制了全国或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图,按照风功率密度和有效风速出现小时数进行风能资源区划,标明了风能丰富区域,可用于指导宏观选址。有些省区已进行过风能资源的测量,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尽量收集候选场址已有的测风数据或已建风电场的运行记录,对场址风能资源进行评估。
(3)风电场场址选择时应尽量靠近合适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或电网,并且网点容量应足够大。(4)风电场场址选择应尽量选择对外交通方便的区域。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都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如山脊、戈壁滩、草原、海滩和海岛等,大多数场址需要拓宽现有道路并新修部分道路以满足设备的运输。在风电场选址时,应了解候选风场周围交通运输情况,对风况相似的场址,尽量选择那些离已有公路较近,对外交通方便的场址,以利于减少道路的投资。
(5)施工安装条件。收集候选场址周围地形图,分析地形情况。若地形复杂,则不利于设备的运输、安装和管理,装机规模也受到限制,难以实现规模开发,场内交通道路投资相对也大。场址选择时在主风向上要求尽可能开阔、宽敞,障碍物尽量少、粗糙度低,对风速影响小。另外,应选择地形比较简单的场址,以利于大规模开发及设备的运输、安装和管理。(www.xing528.com)
(6)为了降低风电场造价,风电场工程投资中,对外交通以及送出工程等配套工程投资所占比例不宜太大。在风电场规划选址时,应根据风电场地形条件及风况特征,初步拟定风电场规划装机规模,布置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位置。对风电特许权项目(风力资源区所在地政府或其授权公司,在对风力资源初步勘测基础上,划定一块有商业开发价值、可安装适当规模风力发电机组的风力资源区,通过招标选择业主;中标业主应按特许权协议的规定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较大装机规模的场址。
(7)在风电场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地震强度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址。来满足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持力层的岩层或土层应厚度较大、变化较小、土质均匀、承载力能满足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的要求。
(8)环境保护要求。风电场选址时应注意与附近居民、工厂、企事业单位(点)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小噪音污染;应避开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地区以及候鸟保护区和候鸟迁徙路径等。另外,候选风电场场址内树木应尽量少,以便在建设和施工过程中少砍伐树木。
(9)风电发展原则。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如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和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可实行规模化发展等。
3.宏观选址阶段划分
宏观选址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初评阶段:参照我国国家风能资源分布区划,在风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地区选出一个或几个待选区域。待选区需要具备以下特点: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在经济上有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风能品质好。
筛选阶段:在待选的风能资源区进行进一步筛选,择优选取有开发前景的场址。这一阶段主要考虑一些非气象因素的作用,例如交通、投资、土地、通信、并网条件等。
测风阶段:对准备开发建设的场址进行具体分析;利用自立测风塔进行现场测风,以取得足够的精确数据;考虑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对已有电网系统的影响;进行风电场的初步工程设计;对场址建设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