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除两岸较高的部分地段外,在主要的防渗帷幕灌浆工程量完成以后,水库下闸蓄水。之后蓄水位逐年提高,直至2003年10月库水位达到265.69m(正常高水位275m)。
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坝基不同部位出现了渗漏,有的部位渗压计观测值异常。虽然坝基渗漏是正常的情况,但较大的渗漏量也引起了许多专家的担忧。针对这一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采用了多种探测方法探寻渗漏通道。根据探测结果和专家意见,决定采取多项措施对防渗体系补强,施工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库水位235m以下,2001年底前)
主要针对问题:右岸1号排水洞渗水较大,且渗水量随库水位上升有明显加大的趋势,左岸山体各排水洞也相继出现涌水。主要工程措施:①在1号排水洞前面的2号灌浆洞内对F1断层及以南的P22强透水岩层进行补强灌浆;②对F231~F233间宽120m范围实施封堵灌浆;③将左岸原设计的1排孔帷幕增加到2排孔,孔深增加。
第二阶段(库水位235~240.87m,2002年~2003年8月底)(www.xing528.com)
主要针对问题:2号排水洞顶孔渗水量显著增加,30号排水洞、地下厂房顶拱及上游边墙的渗水量明显增加。主要工程措施:①对F28断层进行封堵灌浆;②对3号灌浆洞洞顶以上岸坡三角区进行补强灌浆;③对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到的渗漏通道TD1、TD2实施封堵灌浆;④对F1断层进行水泥—化学复合灌浆;⑤加深28号排水洞向上排水孔,对地下厂房顶拱f1、f2断层实施化学灌浆。
第三阶段(库水位240.87~265.69m,2003年9月~2005年5月)
此阶段处理的重点是减少厂房顶拱、4号排水洞、28号排水洞、30号排水洞等处的渗水量。主要工程措施:①对4号、5号、6号发电洞下部岩体实施补强灌浆;②在4号灌浆洞北段向上向下增加1排孔灌浆;③对探测到的渗漏通道TD3、TD4、TD5进行封堵灌浆;④在左岸山体地面进行补强灌浆;⑤对进水塔后边坡及其他迎水面裸露的岩石边坡采用喷混凝土予以封闭等。
补强灌浆采用的方法与蓄水前基本相同,但灌浆浆液主要为普通水泥浆,水灰比由稀至浓逐级变换,有的地段使用了超细水泥浆液。三个阶段共计完成帷幕灌浆约25万m(其中包括部分原设计但尚未实施的工程量),注入水泥6.2万t,环氧类浆材14t。通过补强灌浆及其他辅助措施,枢纽渗漏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右岸1号排水洞渗水量减少了20.8%~40.6%;左岸山体各部位渗水量减少了33%~90%,总渗水量减少了约50%。厂房顶拱部位已处于干燥状态;原来反映异常的渗压计测值回归正常;预计在正常高水位下枢纽总渗漏量可控制到小于坝址枯水期流量的1‰,约0.58m3/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