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围堰堰基采用高压旋喷防渗墙防渗,围堰施工完成后,基坑抽水时发现上下游围堰靠近堰脚处有集中渗漏点,基坑开挖施工受到较大影响,按照上述“查”“排”“堵”“截”的方式进行了围堰防渗堵漏技术处理。先期分别在上下游围堰后面填筑了二道堰,围堰和二道堰之间形成集水坑,渗水从基坑抽至集水坑,由集水坑向外排放,保证了前期基坑的开挖。
在此基础上采用GDP-32Ⅱ型瞬变电磁仪(属于时间域电磁法仪器)和EM34-3型大地电导率仪(属于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对围堰进行整体物探。根据现场情况和围堰施工进度,在下游围堰堰顶防渗墙的迎水面布置1条测线、坝轴线(防渗墙顶)1条测线、背水面1条测线,测线长150m(见图1)。上游围堰的布置基本相同。两种仪器在围堰堰顶对渗漏情况进行普查,有异常的地方进行详查。探测出下游围堰在桩号0+83~0+93、深度40~55m及在桩号0+93~0+103、深度60~70m的基岩里存在多处电阻率异常区,提示可能存在渗漏区域。
图1 测线布置示意图(www.xing528.com)
根据物探提示的渗水点范围,进行了灌浆堵漏的处理,施工方案采用沿围堰高喷防渗墙轴线分期布置单排堵漏灌浆孔的方式,150m的围堰轴线上共布置查漏孔8个、Ⅰ序孔17个、Ⅱ序孔29个,完成钻孔进尺1336.3m,灌注浆液2399m3。从总体效果上看,7月份未进行堵漏灌浆前,下游围堰渗水量在3800~4000 m3/h,在9月2日下游围堰查漏孔和Ⅰ序孔灌浆结束,围堰的渗水量降低到1200~1400m3/h,比开灌前降低了65%,9月19日开始进行Ⅱ序孔施工,10月22日结束,围堰渗水量相应降低到1000m3/h左右,比开灌前共降低了75%左右。应当说以较小的工程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