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的自然功率是其最重要特性之一,在此详细阐述这个概念。
对于三相线路中长度为dl的分段,和上面的分析相类似,忽略电阻r0和电导g0(见图3.3a)。在某个流过此分段的电流I下,这个分段导线中的无功损耗为:
ΔQL=I2x0 dl
分段产生的无功功率为:
QС=-U2b0 dl
在上述表达式中,电流是线电流,电压是线电压。
此分段的总无功功率为:
QΣ=ΔQL-QC(3.27)
上述各个无功功率分量与电流的关系如图3.3b所示。在I=IНαТ时,分段的总无功功率值恰好过0并且符号开始发生改变。这说明在此电流下,这个分段上无功功率是平衡的。线路容性无功功率的产生补偿了感抗中的无功损耗。也就是说,在整个线路的每个分段上,无功功率是相互补偿的。这样的状态被称为自然功率传输状态。在QS=0条件下被传输的有功功率被称为自然功率。
与此状态相对应的电流值,当QS=0时可以由式(3.27)得到
I2x0 dl-U2b0 dl=0
由此
这个电流是线电流,被称为自然电流。相应的相电流可以由下式确定:
方程(3.28)的左边和右边同时乘以U,得到功率
应该注意到,因为此时Zв是实数值,那么与每相的电压U相对应的电流I同样也是实数值,而S为有功功率。
这个状态是当线路有负载时、等值阻抗等于波阻抗(Zн=Zв)时产生的。此时,线路中无反射波。
图3.3 理想线路分段上的无功功率
a)分段示意图 b)无功功率分量与电流的关系
如果取线路末段的电压为
(www.xing528.com)
那么线路末端的电流可以由下式确定:
线路末端的功率只是有功功率
由式(3.24),此状态下中间点的电压和电流为
上述方程的右侧第二个因子是相同的,是复平面上的单位圆方程。这说明,在线路的任意一点上,电流相对于此点电压的相位移同样是相等的,并且等于0。也就是说,线路上没有损耗、被传输的只是有功功率,而无功功率在线路所有点上都等于0。
从上述方程中同样可以看出,线路任意一点上电压和电流的模与线路末端电压和电流的模相等,它们只是被向后移动了一个角度,此角度等于λx。
由此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
1)当按照理想线路传输等于自然功率的有功功率时,在线路任意一点上的无功功率(包括首端和末端)都等于0。因此,不需要任何的补偿装置。
2)电压和电流沿线路是均匀分布的,在线路的中间点上没有任何形式的、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去消除的过电压。
应该说明的是,这些结论只是对于理想线路完全成立[2]。当电压U变化时(见图3.3b),线路产生的无功功率也发生改变,因此无功功率的平衡状态被改变,这种情况将在另外一种电流状态下产生,也就是说,线路中传输的是不等于自然功率的有功功率。因此,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电压下的自然功率值。
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是额定电压Uном、受端系统的电压U2、最大的计算电压Uнб расч或者是最大的工作电压Uнб раб,对于所有的这些电压值,其自然功率都是不同的。例如,Рнат ном=U2ном/Zв,Рнат нб=U2нат нб/Zв等。
在实际线路上传输的有功功率不是常数,而是在很宽广的范围内随着系统负荷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的,其变化是由该线路在系统中的作用决定的。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传输的功率都可能从某个最小值达到最大,此时线路的无功功率平衡条件被破坏。
当线路传输的功率小于自然功率时(Р<Рнат),即I<Iнат,在线路上将产生过剩的无功功率,引起线路中间节点电压的升高,此无功功率由线路末段流向邻接的系统(节点)。这将导致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无功潮流和降低线路中间点的电压。其中一种措施是,采用吸收过剩无功功率的电抗器。
当Р>Рнат时,即I>Iнат,线路上将产生无功功率缺额,导致线路中间点和线路被连接的系统节点上电压降低,此时需要额外的无功功率电源。因为输电线路传输功率的变化范围是很宽广的,为了保证无功功率平衡,就必须采用不同类型的无功补偿装置。
自然功率表明了线路的输送能力,在波阻抗取平均值的情况下,不同额定电压等级线路的自然功率有如下值:
当然,具体的线路由于长度、结构和一些其他因素上的区别,其输送能力与上述值会有一些差别,这些数值表明的只是输送能力的数量级。
在得到长线路方程时,并没有限定线路的最终长度。因此,这些方程对于任意长度的线路都是适用的。当线路的长度比电磁波的长度小很多时,这些方程也可能有其他的形式。例如,在λ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sinλ≈λ和cosλ≈1,这对于100~150km长的理想线路是正确的,那么以线路末端状态参数表示的方程(3.25)将有如下形式:
同样,短线路是长线路的特殊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