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浆就是通过物理机械的作用使得纸浆纤维产生挤压、变形、切断、润胀、细纤维化等一系列的作用。打浆的结果使纤维发生弯曲、扭曲、卷曲、撕裂、压溃和切断。成浆纤维无论在纤维性质或者滤水性能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造纸机生产过程和成纸的质量指标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更好地学习纤维打浆的原理,首先需要对各种常用造纸纤维的细胞壁结构和组成进行简要的了解。
1. 纤维细胞壁的层间结构
植物纤维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木材纤维、棉纤维的细胞壁结构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 木材纤维细胞壁结构示意图
图2-2 棉纤维细胞壁结构示意图
胞间层(M)是细胞之间的连接层,厚度为1~2μm,木素为主要成分,纤维素成分极少。
初生壁(P)是细胞壁的外层,与胞间层紧密相连,厚度很薄,为0.1~0.3μm,主要成分为木素和半纤维素。
次生壁(S)是细胞壁的内层,次生壁由次生壁的外层(S1)、中层(S2)和内层(S3)组成。
次生壁外层(S1)由若干层细纤维的同心层所组成,厚度较薄,为0.1~1μm,是纤维细胞P层向S2层的过渡层,主要成分为木素和半纤维素。
次生壁中层(S2)由许多细纤维的同心层所组成,是纤维细胞壁的主体,厚度最大,为3~10μm,占细胞壁厚度的70%~80%,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少。微纤维的排列呈螺旋单一取向,几乎和纤维轴向平行(缠绕角0°~45°)。S2层是打浆的主要对象。
次生壁内层(S3)由层数不多的细纤维的同心层所组成,厚度也很薄,约0.1μm,在纤维壁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木素的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
2. 纤维细胞壁的微细纤维
胞间层(M)主要由木素组成,微纤维很少,需打浆中破除此层。初生壁(P)含有微纤维,并含有大量的木素结构,致使初生壁不吸水而能透水,不易吸水润胀,微纤维在初生壁上做不规则的网状排列,像套筒那样束在次生壁(S)上,阻碍次生壁与外界接触,有碍纤维的润胀和细纤维化,故在打浆中需破除初生壁层。S1层含有细纤维,并含有大量木素结构,同时微纤维排列的方向几乎与纤维的轴向垂直(缠绕角70°~90°),不规则地交织在纤维壁上;S1层和P层结合较紧密,但S1层的微纤维的结晶度更高,对化学和机械作用的阻力较大;S1层和P层都会限制S2层的润胀和细纤维化,打浆时需打碎此层。S2层主要由微纤维组成,木素含量少,同时微纤维的排列呈螺旋单一取向,几乎和纤维轴向平行(缠绕角0°~45 °),S2层是打浆的主要对象。S3层含有细纤维,木素含量低,化学性能稳定,微纤维的排列与S1层相似,与纤维轴向的缠绕角约70°~90°。在打浆中一般不考虑S3层。
细胞壁各层微纤维的排列以及细胞轴向的缠绕角大小,对纸浆纤维打浆的影响很大,缠绕角小的纤维容易分丝帚化,反之缠绕角大的分丝帚化困难。单根纤维的强度主要取决于S2层微细纤维与细胞轴向的缠绕角,缠绕角越小,纤维越长,单根纤维的强度则越大,但伸长率则越小。
图2-3 植物纤维细胞壁的层间结构
A—纤维细胞束 B—纤维细胞 C—微细纤维 D—原微细纤维E—亚原微细纤维 F—纤维素晶体 G—纤维二糖
植物纤维细胞壁的层间结构,并非均一的结构,细胞壁各层是由细纤维以不同的排列所构成,细纤维又由微纤维所组成,微纤维又由次微纤维所组成,次微纤维可进一步水解分裂为原细纤维,原细纤维又由纤维素微晶体所组成,纤维素微晶体又由葡萄糖基经氧桥连接所构成,如图2-3所示。(www.xing528.com)
不同种类的植物纤维原料的杂细胞在含量、种类和形状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同属木材纤维原料中的针叶木和阔叶木的杂细胞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非木材原料杂细胞差异更大。
1. 针叶木杂细胞
一般而言,木材的杂细胞含量少,只有1.5%左右(面积法下同)。针叶木杂细胞包括木射线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管胞,两者形态相似,均为砖形。木射线薄壁细胞初生壁的微细纤维像纤维细胞那样,是网状结构,次生壁也分为3层,相当于S1、S2与S3层,其中S3层微细纤维的取向几乎平行于细胞轴。S1层、S2层微细纤维与细胞轴呈30°~60°角。
2. 阔叶木杂细胞
阔叶木杂细胞包括导管细胞、木薄壁细胞、木射线薄壁细胞等。杂细胞含量较多,在17%~27%(面积法)。阔叶木(水青冈树属一种)的横卧木射线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包含有P层、S1、S2和S3层,其中S2层最厚,其中S1层与S2层微细纤维的取向与细胞轴呈60°~80°角,S3层的微细纤维取向与轴平行。
3. 非木材类杂细胞
非木材类杂细胞如竹类接近20%~30%,其他草类一般在40%~60%。其中禾草类杂细胞包括有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导管细胞等。
(1)麦草
麦草的杂细胞主要有薄壁细胞、表皮细胞、硅细胞、导管等,约是全部细胞的38%,薄壁细胞是草浆中主要的杂细胞,其特点是胞壁薄,容易变形破碎,壁上大多有纹孔。麦草的薄壁细胞形状有杆状、长方形、椭圆形等数种,其中以杆状为主,占杂细胞总数的一半左右,其胞壁上有网状加厚结构。麦草锯齿状的表皮细胞较稻草粗大、齿形尖、齿距大小均匀,麦草的导管有螺纹导管、环纹导管及纹孔导管3种,其中以纹孔导管最长。
麦草的薄壁细胞分为3层,S1、S3层较薄,而S2层较厚,S1层的微纤维呈网状排列,S3层的微纤维则是平行排列。麦草的导管细胞壁分为P、S1、S2、S3共计4层,S3层很明显。薄壁细胞无纹孔部位,P层的微细纤维呈不规则的交织,S1层微细纤维呈稍微地交叉,S2层的微细纤维则与纤维轴平行或是形成轴向偏角不大的螺旋,而S3层的微纤维呈交织状。麦草的薄壁细胞在化学组成上与纤维细胞相像,分别为综纤维素76.43%,76.70%;木素22.80%,19.52%。但是薄壁细胞在制浆漂白中的残余木素较难脱除,薄壁细胞的残余木素对纸浆的白度影响较大,易引起纤维磨浆困难。
(2)龙须草
龙须草的杂细胞含量较少,以表皮细胞为主,其次是薄壁细胞、石细胞、导管细胞等,龙须草的纤维形态特征如表2-1所示。表皮细胞边缘为锯齿形、齿形短秃,或者一面有齿,或者两面有齿,茎秆中表皮细胞长为90~180μm,宽约8μm。表皮细胞壁较薄,与纤维细胞类似,为多层结构。
表2-1 龙须草的纤维形态特征
(3)芦苇
芦苇的导管细胞和薄壁细胞其共同的特点是细胞壁薄。与纤维细胞类似,薄壁细胞壁分为3层,即初生层、次生壁外层、次生壁内层。其中初生壁很薄与胞间层合为一体。在细胞交角的区域常出现空隙,即无胞间层组织。次生壁外层与次生壁内层间有明显的界线,两层厚度相差不多。薄壁细胞上微纤维排列,P层呈乱网状,S1、S2层呈规则的网状,S2层的微纤维角度较S1层更近于轴向。由于微纤维呈网状排列收缩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存在于纸浆中的薄壁细胞在干燥时表面平坦,不出现起皱现象。导管细胞初生壁上微纤维亦是网状,次生壁上由于有许多纹孔,纹孔口附近的微纤维呈环状排列,其他部位的微纤维较紊乱。表皮细胞较厚,呈多层状态,胞腔较小,其中常填有内容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