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

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的主要内容如下。《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的针对性策略》,法规内容围绕食品防护、预防蓄意污染,因此俗称“食品防护法规”,是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的配套法规中最后一个出台的法规,此法规于2016年7月26日正式生效。

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

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1)《食品安全现代化法》自2011年发布以来,其框架下的7个配套法规也已陆续出台及正式生效,具体分别为:《动物饲料生产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和风险预防》《用于人类消费的农产品的种植、收获、包装和贮存标准》(简称112法规)《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的针对性策略》(简称121法规)《食品现行良好操作规范和危害分析及基于风险的预防性控制》(简称117法规)《国外供应商验证计划》(FSVP)《第三方评审/认证机构认可计划》《人类和动物食品卫生运输的法规》。

各分支机构要及时提醒辖区企业密切关注法规的合规期限,特别是与食品加工企业关系密切的两个法规,即《食品现行良好操作规范和危害分析及基于风险的预防性控制措施》和《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的针对性策略》。

(2)符合《食品现行良好操作规范和危害分析及基于风险的预防性控制措施》最晚生效日期为2016年9月19日;小型食品企业符合该法规最晚期限为2017年9月18日;极小型食品企业[6]符合该法规最晚期限为2018年9月17日;2019年前输美企业全面实施该法规。(www.xing528.com)

《食品现行良好操作规范和危害分析及基于风险的预防性控制措施》由以下3个核心部分组成:一是良好操作规范(GMP)。此部分增加了关注过敏源交叉污染及将教育培训强制化等内容。比如硬件设施上要关注对于有温度控制要求的区域,必须具备自动温度记录仪;加热后包装的即食食品,对环境的控制更加严格,特别是对环境温度、洁净程度、空气消毒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要制定监控措施;对车间所有区域要有足够的温水洗手设施和保持好个人卫生习惯。另外在过敏源的控制上要按照美国《2004年食品过敏源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规》要求对牛奶、蛋、鱼(如鲈鱼、鲽鱼或真鳕)、甲壳动物(蟹、龙虾或虾)、树坚果类(如杏仁、美洲山核桃或胡桃)、花生、小麦、大豆8类过敏源进行预防,包括原料储存、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交叉污染及食品过敏源标识管理等。二是预防性控制措施。类似于HACCP,在体系建立上要重点关注:①危害分析:此部分要关注企业必须保持书面的危害分析,危害识别要考虑已知或合理可预测的生物、化学(放射性物质)物理危害,可能自然发生、无意引入或是由经济利益驱动蓄意引入的危害(简称EMA,比如乳粉中三聚氰胺掺杂),这就要求企业识别生产、加工、包装、储存、供应链中存在的危害。②预防性控制措施:主要从7个方面考虑,除了关键控制点、过程控制、卫生控制外,增加了过敏源控制、供应链计划、召回计划、其他控制四个方面的控制措施。③管理要素:对于以上7个方面的控制措施,要实施监控、纠偏、验证、确认及重新分析。④对以上过程要建立记录保持程序。三是供应链计划。对于接收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对提供原辅料的供应商建立书面的供应链计划并加以实施。要对供应商实施验证,可采取现场审核,取样和检测、相关记录审核,也可委托第三方实施审核。

(3)《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的针对性策略》,法规内容围绕食品防护、预防蓄意污染,因此俗称“食品防护法规”,是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的配套法规中最后一个出台的法规,此法规于2016年7月26日正式生效。考虑到企业规模,不同企业的过渡期限为,对普通企业、小型企业、极小型企业分别给出了3年、4年、5年的过渡期,此法规对所有我国输美食品生产企业均适用,但有些特殊情况可以豁免,包括农场及低风险生产活动、动物食品、酒及酒精饮料、食品储藏企业(但不含灌装液体储藏企业)、仅包装或贴标签而不直接接触食品本身的企业。

《保护食品免受蓄意掺杂的针对性策略》主要核心内容如下:一是适用范围。本法规中所指的“蓄意掺杂”(Intentional Adulteration)是指“可能被蓄意引入以导致大规模公众健康不良后果的危害”,包括一些人为恶意的破坏、恐怖袭击等,由经济利益驱动的掺杂问题EMA不包含在内,该部分由117条法规来控制。二是脆弱性评估,即“找弱点”。针对某个点、工序或者环节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可能的污染对公众健康危害造成的严重程度(如严重性和影响)。②破坏分子接近产品的难易程度。③能够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其目的是确定显著薄弱环节,并用环节策略来预防或显著减少显著薄弱环节的风险。④书面的食品防护计划,即“建方案”,食品企业须建立书面的食品防护计划,并包含监控、纠偏和验证等管理要素。三是缓解性策略,即“想对策”。企业须通过上述脆弱性评估判断出自身的显著弱点,并确定可以采取防护措施的工艺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采取适当而有针对性的缓解策略,确保显著弱点得到有效控制,防止蓄意掺杂的问题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