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汉,前206~公元220年)封建社会基本确立,以皇权为中心的儒家服饰思想和封建服制在这个时期被法定化。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促使服饰文化有了融合性的发展。秦、汉服饰在传承商周服制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服饰风格的特点,对后世的服饰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此时的丝织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汉以后中国的丝绸由长安经河西走廊源源不断运往西方。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国的丝绸在罗马与黄金等价,只有少数贵族才可以穿用。中国丝绸和丝织技术传到欧洲后,对西方服饰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图2-20 陕西秦始皇陵1号墓出土中级军吏俑
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5km 处,1974 年被发掘。秦兵马俑属于陪葬俑。陪葬俑的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后期,此时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度建立,由此以俑来代替活人殉葬。秦始皇兵马俑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6000 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秦兵马俑陶俑高度一般为1.8m 左右,最高2m,最低1.75m。塑造精巧,神情面容栩栩如生,服饰冠履清晰可见,是研究秦时军服制度很好的资料。秦军大体可分为将军和战士两大类。军官俑则分高、中、低三级。将军俑一般身穿长襦,外披彩色铠甲,下着长裤、方口翘尖履,头上戴冠。士兵俑一般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士兵俑一般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穿短裤、浅履(图2-20、图2-21)。
图2-21 陕西秦始皇陵1号墓出土军吏俑
(二)汉代的服饰
汉初期的统治者一般都较为崇尚节俭。汉文帝继位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出现了“文景之治”。随着贸易经济的发展,服饰文化也由崇尚节俭转为奢华。当时纺织品产量不断增长,加之丝绸贸易的繁荣,刺激了丝绸纺织品的繁荣。因此,一些商人的服饰甚至超越了王室的服饰用料,经常穿着锦、刺绣丝织品等高贵面料的服装。这些服饰面料本是专属后妃使用的。甚至有的富商在会见宾客时,还用高贵的丝织品裱满整个墙面,而且连家中的侍从们也都穿绣衣丝履。由于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儒家思想的行为规范,因此有人建议建立儒家思想的服饰制度。这也是儒家理念的衣冠制度在中国开始全面施行的开端。
1.汉代的朝服
汉代的朝服为袍,基本与春秋战国时的直裾、曲裾袍款式相似(图2-22)。不同官级的官员所穿款式基本相同,只是在衣料的粗细和色彩上有所区别,如红色等级高,青绿等级低。汉代袍服与之前春秋时期的袍服相比多大袖款式,穿着时经常堆积在袖口处,袍服内一般穿肥裆大裤(图2-23~图2-26)。
2.汉代的冠
图2-22 (左)湖南马王堆1号墓出土帛画
(中)马王堆出土帛画中宽袖曲裾袍复原图
(右)湖南马王堆1号墓出土乘云绣局部
图2-23 江苏徐州汉墓出土穿深衣女陶俑及服饰复原图
图2-24 灰地菱纹袍服复原图(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复原绘制)
图2-25 湖南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朱红罗曲裾长袍
图2-26 湖南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信期绣褐罗绮锦袍
图2-27 湖南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戴斋冠木俑(www.xing528.com)
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中冠饰一直就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原始社会时期冠饰比服装更重要。汉代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冠饰的样式、礼仪规范作用则更为重视与强调。汉代的冠是区分等级地位的基本标志之一,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术士冠、樊哙冠等16种以上。汉代冠的形式与古制不同,古时男子可以直接把冠罩在发髻上,秦及西汉时期是在冠下加一带状物与冠缨相连系于颏下。到了东汉,则先以巾帻裹头然后加冠,而秦代地位较高的人才能如此装束。冕冠是皇帝专属冠饰。汉朝极为流行一种名为“长冠”的冠饰。这种冠饰据说是汉高祖刘邦先前戴过的,因此也称刘氏冠。后被定为公以上官员的祭服冠,因此又称为斋冠(图2-27)。一般用竹皮编成。另外,高山冠是官员之冠,进贤冠是文儒之冠,武冠(武弁)是武官所戴。
3.汉代的纺织品
汉代的纺织品以丝织品为主,主要有平纹丝织的绢、纱,素色提花的罗,彩色提花的经锦以及起绒提花的绒圈锦。从一些保存下来的丝织品实物来看,当时丝织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甚至还高于我们当今的丝织水平。湖南长沙马王堆1 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衣,衣长128cm、袖长190cm,包括领袖的镶边在内仅有48g 的重量,可见当时丝织技术的精细程度(图2-28)。据分析当时经丝密度在100根/cm以上的细绢来做绵袍,经丝密度在60 根/cm 以下的粗绢一般用来做夹袄、裙、袜。素纱则用来做衣。罗则是四经线相绞的绞纱织物,一般用来做袍,经锦和绒圈锦质地较厚,一般用来做镶边、手套等(图2-29、图2-30)。
图2-28 湖南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素纱衣
图2-29 湖南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几何纹绒圈锦
图2-30 湖南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凸纹版印墨线敷彩纱
4.汉代的男女服饰
图2-31 曲裾深衣穿戴复原图(根据陕西出土陶俑复原)
图2-32 窄袖绕襟深衣复原图(根据湖北汉墓出土木俑复原)
图2-33 直裾女深衣复原图(根据马王堆1号墓出土服装实物复原)
图2-34 女性襦裙复原图(根据马王堆1号墓出土服装实物复原)
汉代男女服装基本沿袭了男女通用的深衣制及款式。汉代的深衣一般为右衽交领,外襟有曲裾、直裾两种(图2-31~图2-33)。汉代男子的一般服装为襦裤,女子为襦裙(图2-34)。男女都穿短上衣,上身和下身分开。汉成帝时规定青、绿色为民间常服用色,青、紫色为贵族燕居服色。裤子在此之前多为无裆的管裤,名为袴(kù)。西汉时女子仍穿无裆的袴。后来汉昭帝时皇后为了阻挠其他宫女与皇帝亲近,就买通御医以爱护皇帝身体为名,命令宫中妇女都要穿有裆并在前后系带的“滚(gǔn)裆裤”。但是一般男子所穿滚裆裤有的裆极浅,可以露出肚脐,没有裤腰且裤管肥大。
5.汉代女子的发型
与男子的冠相呼应汉代女子的发式也非常有特点。汉代最常见的发式名为“绾髻”。这种发式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将头发一分为二,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再由下朝上反搭。根据这种发式的盘发方式又派生出了很多其他的发式。比如,将发髻侧在一边的堕马髻、倭堕髻,还有盘髻如旋的瑶台髻、垂云髻、盘桓髻、百合髻、同心髻、反绾髻等(图2-35)。
图2-35 云南出土西汉铜雕妇女梳反绾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