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首都核心功能需要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
新闻出版、包装印刷和商业、票据等其他印刷基本构成了印刷业务的主体。这些印刷业务从市场需求出发,满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既有时效性、准确性要求极高的报纸印刷,批量小、种类多、要求快捷印制的文件印刷等,也有设计精美、印刷质量要求极高的彩色期刊印刷,还有数量大、色彩简单但要求绿色环保的读物和教材印刷,以及要求安全防伪、可变数据的票证印刷,更有要求色彩鲜艳、印后加工复杂的包装印刷等。不同印刷业务构成不同的印刷市场,各个印刷市场之间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协同发展,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印刷产业链中的印刷技术研究、印刷高等教育、印刷质量检验、印刷媒体宣传等奠定了印刷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印刷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印刷技术领域的基础研发和产业链的完善,如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印刷工艺、印刷技术、印刷质量等基础研究的水平,印刷创意、印刷设计、印刷环保、印刷物流、印刷营销等产业链完善的程度,更涉及印刷行业的质量监管、标准制定、产品认证、信息传播和人才培养等印刷体系的建设,仅仅依靠一个城市的印刷业是难以承担起如此艰巨的重任的。印刷业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城市或地区之间打破行政壁垒,改变自我完善的狭隘观念,从大局上建立起地区协同、共同发展的理念。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印刷业已经形成了占印刷产值43%的新闻出版印刷、35%的包装印刷和22%的其他印刷市场架构。在满足北京印刷、包装需求的同时,也在服务中心功能、人员密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方面对首都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北京首都新定位和新功能的要求。
随着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确定,北京的印刷业也面临在调整中寻求继续发展的挑战。一方面,新闻报纸、文印快件、彩色期刊、精品书籍、防伪票证、高仿复制、数码快印、绿色印刷等印刷业务的特色优势显著,在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研发、专业教育、质量监管和专业媒体等基础条件方面处于领先,有力地支撑着首都核心功能的建设,成为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不可或缺的行业力量。另一方面,一批规模小、效益差、能耗高、污染大的中小印刷企业,对行业的贡献度小,与首都核心功能建设的目标偏差大,有必要加快进行产业调整。
津、冀地区作为首都的门户和友好邻邦城市,一直是首都印刷行业发展的伙伴和支持。多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京津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刷优势互补环境和协同发展基础。北京的服务首都需求和出版印刷中心地位,形成了北京印刷业以彩色精品图书和期刊印刷、高端防伪票证印刷、艺术品高仿印刷、新闻印刷和文印印刷的突出特点;天津拥有港口交通优势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包装印刷和印刷设备制造领域表现卓越;河北作为首都的经济发展辐射带,依托地理位置、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以教材印刷为主的普通出版物印刷、印后装潢加工和农副产品包装印刷等领域业绩斐然。京津冀三地作为环渤海经济带最主要的成员,无论在地理位置、资源配置,还是现有经济发展现状、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都具有业已形成的产业特点和一定的互补性。国家制定的产业布局和首都核心功能的发展战略,无疑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指明了道路,三地印刷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色优势也为京津冀印刷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印刷业协同发展的成功案例
印刷的文化属性使其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但印刷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和人力等多方面的投入,任何城市和地区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有的优势密不可分。正因如此,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共赢发展就成为产业发展的便捷之路。在印刷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的香港印刷业内迁,造就珠三角印刷业腾飞已是印刷历史上的经典;今天的北京印企外联,带动环渤海印刷业共赢发展,已成为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的范例。
(1)香港与珠三角印刷业优势互补联袂发展
印刷业曾是香港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印刷工业年总产值逾300亿港元,是从业人数最多、香港最大的都市产业。但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已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租金昂贵、劳工短缺、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发展受阻的状况。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指引下,香港印刷企业为降低成本和保持竞争力,借助珠三角地区在人力资源和制造成本上的优势,纷纷将印刷生产线迁移至珠三角地区。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内,香港印刷企业持续北迁,依凭香港在市场营销、印刷设计、信息传递和物资供应等方面的优势,在将印刷产业扩展到珠三角的同时,也将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由香港转移到了珠三角地区,形成了香港保留与经济、文化、本土需求密切相关的新闻印刷、期刊印刷、广告目录印刷、文印、快印等商业印刷,保留印刷设计、营销和物流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将用人多的包装印刷企业大量外迁珠三角,形成“前店后厂”的营运模式。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管理经验,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优秀印刷企业入驻珠三角,如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等。
在珠三角印刷业的迅猛发展中,香港印刷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多年来,广东地区印刷产值占到全国印刷产值的1/3,在承接国外和境外委托印刷业务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2012年,广东省印刷业资产总值为2100亿元,是全国印刷业资产总值的20%;印刷工业总产值为1700亿元,占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17.88%;对外出口贸易额约为500亿元,占全国印刷加工出口贸易额的64.77%。在当年港资印刷企业北迁过程中,外迁风潮不仅解决了香港印刷企业的自身发展瓶颈问题,带来了落地区域人员的安置和地方经济发展,完成了香港印刷业的漂亮转型,更重要的是通过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持续提升了内地印刷业改革开放的程度和整体印刷技术的水平,推动了内地印刷产业的不断发展,真正实现了内迁后的双赢。
(2)北京与环渤海印刷业互容互济共赢发展
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使首都印刷业得到蓬勃发展并带来良好的聚集效应,无论是印刷企业的规模、设备等硬件水平,还是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等软实力,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随着北京核心功能的确定和北京在土地资源紧俏、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剧增等不利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印刷企业谋求更大发展之路越发艰难。
抓住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时机,依托北京在资金、政策、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借助津冀地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互容互济才能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近年来,北京印刷业已开始主动联手河北印刷业发展。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省廊坊市开工建设了新的印刷基地,采用收购老印刷企业,进而大规模改造的建设方式,在廊坊龙河开发区建设了15000m2的厂房,已经实现开工生产,规划年产能达到50万令纸。北京铭成印刷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主动将生产厂迁往河北的印刷企业,企业采取总部留在北京、生产基地迁至河北涿州的协同合作方式,2014年的产值已达2700万元。前身为北京印刷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北京毕昇培训学校,多年来为北京地区印刷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开展了对河北省廊坊地区印刷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将河北印刷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的提高纳入工作计划。
京津冀共谋发展寻求的是共赢,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既为北京印刷业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又推动了京津冀印刷业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既为北京印刷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又带动了津冀地区印刷企业的做大做强;既为北京印刷人才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又为津冀地区的人才聚集和技术培训提供了契机;既为首都人口的疏解做出了贡献,又提升了津冀地区印刷业整体的劳动素质和技术水平。京津冀印刷业的共同发展,不仅是政策和市场共同推动的结果,也是差异互补、互容互济和共谋发展的典范,为京津冀印刷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和良好佐证。
3.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建议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将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京津冀印刷协同发展必须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做好科学规划和战略谋划。
(1)科学布局、战略谋划
①顶层设计:三地印刷产业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印刷产业协同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环渤海印刷经济圈的协同发展。三地行业主管部门需要站在国家高度,考虑与印刷产业发展密切的文化业、娱乐业、商业服务业、教育业和金融业等,以及产业链关联度较大的化工、造纸、机械、电力、热力、供应和交通等上下游产业的协同规划设计,将印刷业发展规划融入国家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努力做到三地发展规划的政策一致、信息共享、进度同步、标准统一和资金扶持,才能实现京津冀印刷产业的可持续长远协同发展。(www.xing528.com)
②科学布局:三地印刷产业的科学布局对今后印刷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虽然三地印刷产业都有发展基础和特色,但是发展进程与其地域、人文、经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京津冀印刷协同发展需要在原有状况下,依据三地统一发展规划重新布局,必然面临打破原有格局的困难和重新布局的设计。科学布局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既要基于各地地域、市场、资源、人才等原有基础条件,也要考虑区域经济、城镇化、自贸区、市场竞争、资源配置和人才流动等诸多因素,需坚持前期调研论证充分,中期灵活调整,后期绩效考核的思路,坚持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减少重复投入、无序竞争,避免资源浪费、污染加重,实现绿色引导、合理分工的科学协同发展。
③战略谋划: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取决于科学和智慧的战略谋划。实现印刷协同发展需要明确:京津冀印刷产业转型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协同发展宗旨是“绿色环保、资源优化、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方针是“合理分工、加强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协同发展战略是“统一规划、差异发展、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策略是“充分调研论证、统一规划设计、政策引导在前、市场驱动为主、分期分步实施、适时灵活调整、注重实际效果”。
④组织保障: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涉及两个直辖市和一个大省,为确保协同发展方案的合理、有效和可操作性,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京津冀印刷协同发展的顺利实施,需要设立以三地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三地代表性印刷企业参加的京津冀印刷行业协同发展专门委员会。达成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合作,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与行业协会的民间行为共同发挥作用,印刷管理部门的计划和印刷实施企业的行动密切配合的愿景。
(2)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①政策推动: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京津冀三地印刷协同发展需要统一制定约束政策和激励机制,依靠约束政策制约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方面问题突出的产业发展,依靠激励机制鼓励不同区域的印刷企业选择利己的政策,自我抉择企业的关停并转,营造三地印刷协同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与氛围。
②市场引导: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必须在市场化运行机制下推进。企业的关停并转可能意味着生死存亡,也可能获得转机发展,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既不符合客观规律也可能给印刷行业带来灭顶之灾。只有在统一科学设计的规划下,发挥市场自我配置、引导和平衡的作用,才能使京津冀地区印刷业出现新的腾飞。市场引导的关键在于要建立起高效、公开的基础信息体系,为企业及时提供最新的数据化资信,如调研报告、产业评估、行业评价和关联产业信息等;颁布各地引导性优惠政策,如区域免税政策、政府补贴政策、印刷业务招投标异地补贴政策等。用市场无形之手达到有形协同发展目的。
③优胜劣汰: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必然经历优胜劣汰的大浪淘沙。经过几十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三地印刷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和经营效益下降的企业转型升级问题,三地印刷协同发展进程也必将加快和加剧产业的优胜劣汰。三地必须借助市场发展动力,加大对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发展前景黯淡的印刷企业坚决淘汰的决心和勇气。鼓励和支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辉煌的印刷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利用优胜劣汰自然法则,向行业传递总量控制、扶优扶强的信号。
④消化吸收: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勇于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北京地区部分印刷企业转移到津冀地区和部分印刷业务转向津冀地区,三地将会呈现印刷布局的再平衡。随着印刷企业的破产、倒闭、兼并和转型,随之出现的人员下岗、欠薪欠债、设备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回避。三地政府部门必须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规模、面积、难度和影响,在规划设计、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中提前警示,制定对策,力争在产业内部消化吸收,予以解决。
(3)服务核心、大胆调整
①目标明确: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各地区的发展目标。为确保这一系统化工程的顺利完成,还应制定相应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工作目标,并分地区、分阶段地推进。根据京政办发[2014]56号文件中关于《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对京津冀三地的印刷企业应制定关停、并转、疏解、调整和发展五大类目标。对于污染严重或资不抵债的企业坚决关停;对列入限制目录且存在污染的企业要加强治理并鼓励并转;对经营良好但不符合本地区发展定位的企业要予以疏解;对符合协同发展方向却面临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加强调整;对经营效益好并有力支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优质企业应力促其升级发展、做大做强。
②胆大心细: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重在实施过程和精心运作。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必然面临经济发展、政治地位、环境状况等诸多问题和挑战。三地印刷同人只有运用智慧和发挥勇气,以创新思维迎接挑战,以大局观念应对问题,以缜密设计完善方案,以科学态度明确进程,以坚定决心克服困难,才能获得三地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合理、时间进程有序、动态调整及时、企业地区满意的结果。
③循章依法: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必须在法制基础上循章依法进行。企业无论涉及关停、并转、迁移,还是转型、调整、发展,都会面临场地、厂房、资金、设备、人员等诸多变化,只有在法制框架的规章制度下实施,企业才能获得基本利益的保证。因此,三地需制定统一的法规章程,各地区需在此前提下制定对应的限制约束和优惠鼓励政策,才能避免领导专断、朝令夕改、政出多门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以法制精神、法制规章和法制措施推动协同发展的实现。
(4)资源优化、特色发展
①绿色引导: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导。绿色企业、绿色生产、绿色产业是21世纪全球倡导的发展主题,我国已将绿色印刷提高到印刷产业生死存亡的发展战略高度。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因此,协同发展绝不是以从北京迁出污染企业为目的,而是要依据各地区的地域、环境、市场、技术、资金和人员特点,将印刷产业的绿色发展重新整合,将环境污染整治的力量集中,将绿色清洁生产的技术推广,将绿色印刷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大,从而实现三地印刷产业绿色发展的协同。
②资源优化: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要以资源优化为前提。印刷产业无论在服务业还是制造业,因其自身拥有的优质资产、资金、人员和技术等资源有限,均难以进入大型产业的范畴。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有限资源的优化利用,因此,各地区需要充分认识自有资源的优势与不足,才能在合作中与其他地区优质资源形成强强联合;必须在统一规划下才能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急于做大做全;只有善于抓住协同发展机遇,利用政策和专项投入,才能进行特色发展。三地只有站在北方地区印刷产业发展高度,有意识地进行资源重新配置,才能实现对外吸纳资源、对内资源最大化的资源优化目标。
③特色发展: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应鼓励发展各地区适宜发展的特色印刷。京津冀三地在地域、人文、科技和经济上各有特色,正是这种特色基础决定了三地印刷业可以分别在新闻出版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和其他印刷领域独树一帜。聚拢自身资源优势,吸引他人优势资源,将特色发展发挥到极致,形成不同地区在印刷市场、产品类型、服务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化发展。引导三地印刷业在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引导印刷业融合转型发展,鼓励中小微特色企业发展方面各出奇招、各显身手,共同创建京津冀印刷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④协同共赢:实现三地印刷产业协同发展应该追求产业、企业的协同共赢。京津冀三地同属环渤海经济圈,三地协同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服务首都核心功能,还意味着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协同发展。多年来三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平衡,已经造成了三地印刷产业的较大差距,阻碍了印刷产业链的完善和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因此,印刷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各地印刷行业互通信息、科学论证、统一行动、求同存异,以合作互赢、协同共赢的理念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开创三地印刷业协同共赢的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符合国家的宏观战略,更是大区域印刷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优势互补、带动集群发展的趋势和良策。但京津冀协同发展绝不可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也不可能是简单的迁移和撤并。有效利用国家政策、借助市场之手、重新规划和布局印刷产业未来的发展,推动绿色印刷和清洁生产,在调整和升级中谋求三地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各区域发挥特色、把握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协同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北方地区印刷业的腾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