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是人心理发育并逐渐成熟的一个时期。
在从出生到成熟的这个阶段里,儿童心理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儿童的脑部结构和大脑机能尚未成熟,创造性思维活跃,但逻辑性思维不及成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不定型走向定型的逐渐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可塑性达到最大,也是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
(1)好奇心。儿童对新鲜的事物、新的地方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有时候会表现出对陌生的畏惧,但事实上内心还是充满着好奇。他们渴望探索,乐于无止境的联想:从对事物表象的好奇,慢慢深入到问题本质;从一开始的询问,到主动观察、研究、动手拆卸。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约束和限制,好奇心和想象力都会慢慢有所减弱。
(2)交往。随着儿童的慢慢成长,他们的交往空间慢慢从父母亲人发展到邻里之间、同龄玩伴等。他们喜欢和别人在一起玩,而且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喜欢跟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玩,但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却不太愿意和年纪小的孩子一起玩,孩子们的交往圈子就这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慢慢地扩大。从目前来看,学校是儿童发展人际关系最好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可以聚集到年龄相仿的很多同伴。
(3)情绪化。情绪化是儿童心理特征的显著特点,人们常用“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来形容六月的天气阴晴不定,但也足以证明孩子的情绪化特征。孩子的行为大多受到情绪化的影响,难以用理智掌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的干涉,儿童的情绪化特征也会逐渐减弱。
(4)思维活跃。孩子的脑部细胞活跃,思维发散得很快。一开始是由动作引发思维的活动,即先做再想或是一边做一边想,随着脑部的成长发育,慢慢形成形象思维。对事物有具体形象的感知,甚至对语言的理解也是基于脑部印象产生的。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在形象思维之后,在孩子成长到5岁左右,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思考,多角度地归类物体。(www.xing528.com)
(5)模仿。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从模仿开始的。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和声音,他们开始学会动作,学会语言。很多孩子还在不认识文字的时候已经能对着图片识字,对着歌词唱歌;没有进行系统的拼音学习,他们也能够学会说话,能形成一定的发音习惯,背诵诗歌,这就是他们长期模仿的结果。对一些大人们做的事,或是一些新鲜的动作,孩子大多会去模仿学习,这也体现了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可塑性。
(6)活泼好动。大多数儿童生来就活泼好动。由于大脑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经常产生无意识的行为。随着身体骨骼、肌肉的发展,儿童的动作能力逐渐增强,孩子的活动越来越灵活。这也是孩子参加游戏类活动的最佳时期,玩具和游乐设施在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
(7)个性养成。我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个性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并且逐步养成。个性是一个人倾向性的心理活动积累,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较稳定的特征。儿童从3岁开始,心理特征就不断发展并渐渐成形,到了5岁左右会形成较为明显的特征。由于个体兴趣爱好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不同儿童在不同性格特征(如自信、自卑、孤僻、外向等)方面开始有了较大差异。
设计师在开展儿童产品设计时,应当对儿童做深入地研究,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他们设计合适的产品,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