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悬臂式挡墙的设计构造方案

悬臂式挡墙的设计构造方案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14凸榫基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对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构造设计内容为:①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承载力和所处环境类别确定,且应不低于C25。⑥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位于纵向坡度大于5%的斜坡时,基底宜做成台阶形。⑧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泄水孔设置及构造要求应按相关规定执行。⑩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墙后填料质量和回填质量应符合重力式挡墙的要求。

悬臂式挡墙的设计构造方案

悬臂式挡土墙(见图5.12)由力臂和墙底板组成。墙高一般在6~9 m,且墙高大于4 m时,宜在立臂前设置加劲肋。当墙高较大时,立壁下部的弯矩大,钢筋与混凝土用量剧增,影响这种结构形式的经济效果,此时可采用扶壁式挡土墙。

另外,为了增加挡上墙的抗滑稳定性,减少墙踵板的长度,通常在墙踵板的中部设置凸榫(防滑键),如图5.14所示。

1)力壁

立壁为锚固于墙底板的悬臂梁。为了便于施工,立壁的背坡一般为竖直,胸坡应根据强度和刚度确定,一般为1∶0.02~1∶0.05。墙顶的最小厚度通常采用15~25 cm,路肩挡土墙宜不小于20 cm。当墙身较高时,宜在立壁的下部将截面加厚。

2)墙底板

墙底板通常为水平设置。当墙身受抗滑稳定控制时,多采用凸榫基础。

墙底板由墙踵板和墙趾板两部分组成。墙踵板顶面水平,其长度由全墙的抗滑稳定验算确定,并应具有一定的刚度。通常为墙高的1/12~1/10,且应不小于30 cm,墙趾板的长度根据全墙的倾覆稳定、基底应力和偏心距等条件确定。墙趾板与立壁衔接处的厚度与墙踵板相同,朝墙趾方向一般设置向下倾斜的坡度,墙趾端的最小厚度为30 cm。

3)凸榫

为使凸榫前的土体产生最大的被动土压力,墙后的主动土压力不致因设置凸榫而增加。通常将凸榫置于通过墙趾与水平成45°-ϕ/2角线和通过墙踵与水平成ϕ角线的范围之内,如图5.14所示。凸榫的高度应根据凸榫前土体的被动土压力能满足全墙的抗滑稳定要求而定。凸榫的厚度除了满足混凝土的直剪和抗弯的要求外,为了便于施工,还应不小于30 cm。

图5.14 凸榫基础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对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构造设计内容为:

①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承载力和所处环境类别确定,且应不低于C25。立板和扶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5 mm,底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 mm。受力钢筋直径应不小于12 mm,间距宜不大于250 mm。(www.xing528.com)

②悬臂式挡墙截面尺寸应根据强度和变形计算确定,立板顶宽和底板厚度应不小于200 mm。当墙高度大于4 m时,宜加根部翼。

③扶壁式挡墙尺寸应根据强度和变形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两扶壁之间的距离宜取挡墙高度的1/3~1/2。

b.扶壁的厚度宜取扶壁间距的1/8~1/6,可采用300~400 mm。

c.立板顶端和底板的厚度应不小于200 mm。

d.立板在扶壁处的外伸长度,宜根据外伸悬臂固端弯矩与中间跨固端弯矩相等的原则确定,可取两扶壁净距的0.35倍左右。

④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结构构件应根据其受力特点进行配筋设计,其配筋率、钢筋的连接和锚固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的有关规定。

⑤当挡墙受滑动稳定控制时,应采取提高抗滑能力的构造措施。宜在墙底下设防滑键,其高度应保证键前土体不被挤出。防滑键厚度应根据抗剪强度计算确定,且应不小于300 mm。

⑥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位于纵向坡度大于5%的斜坡时,基底宜做成台阶形。

⑦对软弱地基或填方地基,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方案。

⑧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泄水孔设置及构造要求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⑨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纵向伸缩缝间距宜采用10~15 m。宜在不同结构单元处和地层性状变化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与伸缩缝宜合并设置。其他要求应符合重力式挡墙的相关规定。

⑩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墙后填料质量和回填质量应符合重力式挡墙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