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表水及自然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地表水及自然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地表水图4.15边坡稳定性与软弱结构面关系地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以河流的深切与侧蚀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库水位的迅速下降将产生较大水力梯度,导致滑坡发生。图4.21大光包滑坡航片图失稳触发效应的表现形式较多,一般与强震有关。

地表水及自然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1)岩土体性质

岩土体性质主要是指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类型的岩石,其性质不同,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也不同。

通常岩石的强度是较高的,但当其所含软弱矿物(云母、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及滑石等)含量较高时,其强度将会降低。因此,在砂泥(页)岩互层、灰岩与页岩互层等含有软岩(页岩、泥岩、泥灰岩千枚岩及风化凝灰岩等)的地层中,常发生沿砂泥(页)岩界面、灰岩与页岩界面等软弱界面滑动的滑坡。例如,三峡库区发育的巨型、大型基岩顺层滑坡中,绝大部分就发育在侏罗系砂泥岩层、三叠系巴东组泥岩、泥灰岩、粉砂岩互层的地层中。

在坚硬岩体(灰岩、砂岩、花岗岩等)形成的高陡边坡中,竖直结构面发育,则易发生崩塌。

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与土体的渗透性有密切关系。土体的渗透性越好,入渗的降雨越容易到达滑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大。

2)岩土体结构

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之中的岩土体,被不同级别、类型的结构面(岩层面、节理、断层、不整合面及片理等)所分割,这些结构面的性质、产状、密度及规模等均对岩土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通常边坡内的软弱结构面与边坡坡向近于一致,且软弱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时,容易发生滑坡,如图4.15(a)所示;边坡内的软弱结构面与边坡坡向近于一致,且软弱结构面倾角大于坡角时,边坡稳定,如图4.15(b)所示;边坡内的软弱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相反,此类边坡最为稳定,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小,但有时会发生崩塌,如图4.15(c)所示。

3)地表水

图4.15 边坡稳定性与软弱结构面关系

地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以河流的深切与侧蚀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侵蚀基准面的降低,或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区域性抬升,所产生的河流底蚀作用将使岸坡变得高陡,并不断切露倾向河道的软弱结构面,使边坡的稳定性降低。类似地,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及科里奥利力的作用,所产生的河流侧蚀作用将使河流凹岸变陡,一旦倾向河道的软弱结构面被切露,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将增大。

4)地下水

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软化作用

软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岩体遇水后其强度降低的作用。当边坡岩体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强或易溶矿物时,浸水后岩体容易软化、泥化,使其抗剪强度减小,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一般黏土岩、泥质胶结的砂岩、泥灰岩等具有较强的软化性。

(2)静水压力作用

边坡体内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静水压力主要有以下两类(见图4.16):

①边坡内陡倾裂隙中充水形成的静水压力

强降雨或库水位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使边坡内陡倾裂隙充水,则裂隙面将受到静水压力作用,从而增大边坡岩体向临空面的下滑动力,降低边坡的稳定性。陡倾裂隙内水柱高度越高,所形成的静水压力就越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大。

②滑动面处充水形成的静水压力

在滑动面被地下水浸没的条件下,滑体底部将受到静水压力作用,降低滑动面上的有效应力,从而减小其抗剪强度,使边坡的稳定性降低。滑动面之上地下水位越高,所形成的静水压力就越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大。

图4.16 边坡体内的静水压力作用

(3)动水压力作用

边坡岩土体为透水介质时,由于水力梯度的作用,地下水在边坡体内发生渗流,将对边坡产生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的动水压力作用,使边坡稳定性降低。水力梯度越大,动水压力就越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就越显著。因此,库水位的迅速下降将产生较大水力梯度,导致滑坡发生。(www.xing528.com)

1982年7月17日,重庆市云阳长江北岸的鸡扒子滑坡复活,就是地下水作用导致滑坡发生的典型案例。1982年7月中旬,云阳地区连降暴雨,7月16—23日降雨量为473.0 mm,从降雨开始至滑坡剧滑时的46 h内降雨量为331.3mm,其间最大时降雨量达38.8mm。一方面,降雨入渗滑体,使滑面饱水,强度降低;另一方面,降雨入渗使地下水位较枯水期升高了10~30 m,平均水力梯度达到0.19,形成了较高的静水压力与动水压力。这两方面作用使坡体稳定性显著降低导致滑坡复活。

前文已述及土体渗透性及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现对一沿岩土接触面滑动的堆积层滑坡模型(见图4.17)进行的8种条件下(表4.12,试验M5,M6,M7,M8土体的渗透系数总体较试验M1,M2,M3,M4的大)的降雨入渗数值模拟试验的分析成果,进一步说明土体渗透性及降雨强度对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成果表明(见图4.18—图4.20):

①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与土体的渗透性有密切关系,在降雨后的短期内,土体渗透性越好,滑面孔隙水压力升高越明显,滑坡的稳定性降低程度越大。

②降雨期间,埋深较浅的滑面,入渗雨水能够较快到达,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③在相同的降雨时间内,降雨强度越大,滑坡稳定性降低速率越快。

④降雨强度影响着滑坡发生的滞后性,在降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若降雨强度较大,雨停后,滑坡稳定性继续下降的程度较大。

⑤降雨总量控制着滑坡的最终稳定性,在降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尽管降雨强度不同,雨停后经过一段时间,滑坡稳定性系数均将趋于相近。

图4.17 滑坡剖面模型

表4.12 降雨入渗模拟试验基本参数

续表

图4.18 试验M3滑面孔隙水压力与滑坡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19 试验M7滑面孔隙水压力与滑坡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20 滑坡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5)地震

地震波传播的过程中,地震力的作用会使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该影响表现为变形累积效应和失稳触发效应。

变形累积效应是指频繁的小震使边坡岩体结构不断松动,造成结构面产生累积错动,最终导致边坡失去稳定。

图4.21 大光包滑坡航片图

失稳触发效应的表现形式较多,一般与强震有关。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和各类崩塌滑坡总数在5万处以上,其中触发的位于绵竹市安县的大光包滑坡(见图4.21)的体积达7.42亿m3,是世界范围内近100年来罕见的巨型滑坡之一。黄润秋等通过对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的研究表明,在强震过程中,靠近发震断层的强烈垂向地震动,导致坡体沿相对软弱的层间错动带分离,并产生垂向振冲或夯击效应,导致层间错动带进一步碎裂化,使滑带的摩阻力降低,同时,碎裂过程中伴随的扩容效应,使地下水强力挤入扩容空间,导致孔隙水压力激增,滑带抗剪强度急剧降低,从而促使滑坡骤然启动,产生高速滑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