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误差与测量准确性-化验分析中的误差

系统误差与测量准确性-化验分析中的误差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验分析中将系统误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决不允许当作偶然误差。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实值相对误差=[测得值-真实值]/真实值×100%要确定一个测定值的准确性,就要知道其误差或相对误差。③减少测量误差。④消除测定中的过失误差。其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系统误差与测量准确性-化验分析中的误差

化学实验中信息的收集,有些是定量的(quantitative),有些是定性的(qualitative)。在任何一项分析中,可以用同一种方法分析、测定同一样品,虽然经过多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测定中有误差。为此,必须了解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地将误差减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误差的种类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它是由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某些经常原因造成的,在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表现出来,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这种误差可以设法减小到可忽略的程度。化验分析中将系统误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仪器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所造成的。如未经校正的容量瓶、移液管、砝码等。

②方法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造成的。如化学计量点和终点不符合或发生副反应等。

试剂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蒸馏水含杂质或试剂不纯等引起的。

④操作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工作者分析技能不熟练、个人观察器官不敏锐和固有的习惯所致。如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偏深或偏浅,对仪器刻度表现读数不准确等。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它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不固定的因素造成的。如:测量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都会使测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其波动大小和方向不固定,因此,无法测量,也不可能校正,为不可测量误差。但偶然误差遵从正态分布规律。

①同样大小的正负偶然误差,几乎有相等的出现机会。

②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

过失误差:是由操作不正确、粗心大意造成的。如加错砝码、溶液溅失。决不允许当作偶然误差。

2.误差的表示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E)=测得值-真实值

相对误差(E)=[测得值-真实值]/真实值×100%(www.xing528.com)

要确定一个测定值的准确性,就要知道其误差或相对误差。要求出误差,必须知道真实值。但是真实值通常是不知道的。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用标准方法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所求出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实值。

由于测得值(x)可能大于真实值(T),也可能小于真实值,所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可能有正、有负。

3.误差的消除

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①空白实验:由试剂或器皿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用空白实验加以校正。空白实验是指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进行的测定。空白实验所得结果的数值为空白值。从试样的测定值中扣除空白值就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②校正仪器:分析测定中,具有准确体积和质量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天平砝码等,都应进行校正,消除仪器不准所带来的误差。

③对照实验: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在同样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标样中待测组分含量已知,且与试样中含量接近。将对照实验的测定结果与标样的已知含量相比,其比值即为校正系数。

消除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组分含量及对准确度的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分析方法。

②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抵消偶然误差。在一般分析测定中,测定次数为3~5次,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③减少测量误差。

④消除测定中的过失误差。

4.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进行对照实验,在无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时,常用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质进行回收实验来估计和确定准确度。在误差较小时,也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作为真值μ的估计值。测定精密度好,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测定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对于一个理想的分析方法与分析结果,既要求有好的精密度,又要求有好的准确度。

精密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同一量时各测定值之间彼此相符合的程度。其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表示测量的再现性,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测量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反之,测量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好,这种情况表明测定中随机误差小,但系统误差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