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中的金属原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结合力称为金属键。金属键的特征是没有方向性和没有饱和性。
20世纪初,德鲁德(Drude)等人首先提出金属的自由电子气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固态或液态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电离能较低,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的价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能够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的电子,这些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则形成了带正电荷的离子。自由电子可以在整块金属中运动,而不是从属于某一个原子。正是由于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把金属正离子牢牢地粘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金属键。这种键也是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认为金属键是一种改性的共价键,其特点是整个金属晶体中的所有原子共用自由电子,就像金属正离子存在于由自由电子形成的“海洋”中,或者说在金属晶格中充满了由自由电子组成的“气”。自由电子的存在使金属具有光泽,以及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可见光而被激发,激发的电子在跃回到较低能级时,将所吸收的可见光释放出来。因此,金属一般呈银白色光泽。
由于金属晶体中含有可自由运动的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可以做定向运动而形成电流。因此,金属晶体具有导电性。(www.xing528.com)
当金属晶体的某一部分受到外加能量而温度升高时,自由电子的运动加速,晶体中的原子和离子的振动加剧,通过振动和碰撞将热能迅速传递给其他自由电子,即热能通过自由电子迅速传递到整个晶体中,所以金属具有导热性。
金属中的原子和离子是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相邻的金属原子之间没有固定的化学键,因此,在外力作用下,一层原子在相邻的一层原子上滑动而不破坏化学键。这样,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易于机械加工。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能定性地解释了金属的许多特性,但不能解释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