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优化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优化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通常称为电子层结构,简称电子构型。泡利不相容原理是核外电子填充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3个原则,结合鲍林和科顿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基本上可以解决核外电子的分布问题。应该指出,核外电子排布的3个原则只是一般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外电子数目的增多和原子中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核外电子排布常常出现例外的情况。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优化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通常称为电子层结构(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layer),简称电子构型(electron configuration)。在化学中常用两种方法表示原子的电子构型。一种是形象直观的轨道表示式:用一个小圆圈(或方框)代表一个原子轨道,圆圈(或方框)内用箭头(↑或↓)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圆圈(或方框)下面标出该轨道的符号;另一种是简单方便的电子排布式:在原子轨道的右上角用数字注明所排列的电子数。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可以从原子结构的观点认识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的本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能量最低原理(Lowest energy principle)和洪特规则(Hund's rule)3个原则。

1.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简称泡利原理。即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也可表述为任何一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泡利不相容原理是核外电子填充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s轨道最多可填充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填充6个电子,d轨道最多可填充10个电子,f轨道最多可填充14个电子。

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图2-22)在1924年提出来的。

2.能量最低原理

在不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按鲍林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依次向能量较高的能级分布,这一规律称为能量最低原理。(www.xing528.com)

3.洪特规则

1925年,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洪特(Friedrich Hund,1896—1997)提出洪特规则,用来解决当电子填充到能量相同的简并轨道时如何排布的问题。洪特从大量光谱实验数据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电子在简并轨道上排布时,总是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向,单独占据能量相同的轨道,电子这样排布,原子的能量较低。

周期表中,有些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并不符合洪特规则,作为洪特规则的特例,简并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或全空(p0,d0,f0)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即原子能量较低)。如Cu(copper)的电子排布最外层是4s13d10,而不是4s23d9,就是因为d轨道填充10个电子,“全满”状态时能量较低。常见的不符合构造原理的元素主要有Cu(copper)、Ag(silver)、Au(gold)、Cr(chromium)和Mo(molybdenum)等。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3个原则,结合鲍林和科顿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基本上可以解决核外电子的分布问题。如Z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可简写为[Ar]3d104s2(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过长,通常可把内层已达到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的部分写成“原子实”,并以此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表示),而不是[Ar]4s23d10;C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1,可简写为[Ar]3d5 4s1,而不是[Ar]3d5 4s2或[Ar]4s13d5

应该指出,核外电子排布的3个原则只是一般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外电子数目的增多和原子中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核外电子排布常常出现例外的情况。因此某一具体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情况,还应尊重实验事实,结合实验的结果加以判断。

图2-22 泡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