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起,在中央、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宜良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宜良县先后几批进行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首先在马街镇马家冲、前卫片,而后是汤池镇前所、三营、凤鸣片,阿乃片,阿色片,汤池北街片,草甸五丰村片,草甸大沙河片,竹山镇龙扎坝片等,进行分年度分批治理。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效一:交通畅通
治理前,汛期因暴雨因素,水土流失易形成典型泥石流。如在龙扎坝发生的一次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中,流沙伴随泥石,将数吨的巨石推移数百米远,泥石流淤埋宜(良)至竹(山)公路200~300m长,相关部门使用装载机、铲车进行了几天的抢修才通车。又如小茂所箐一次泥沙冲下,危及密枝科小学学校及民房,淹没宜竹公路。再如马街镇前卫村一次泥沙冲下,淹没宜(良)至马(街)公路的一段,路上行驶的一辆微型车,几分钟就被淹没到距车顶20cm深,所幸驾驶员跑得快,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治理后,在龙扎坝做拦沙坝三道;小茂所谷坊四道,护堤120m;前卫村下沙沟筑拦沙坝三道。之后,宜竹公路、宜马公路多年来就一直畅通,从未因在汛期发生泥石流而中断过。密枝科小学及民房也安全了,老师、学生及农户也不犯愁了。
成效二:土地平整,面积增大,同时机耕道路畅通,耕作方便
治理前,治理区由于水土流失,坡地贫瘠,坡面陡,耕作不方便,粮食产量不高,经济作物收益不大,烤烟等作物产量不高,产值低下。并且坡地不连片,有间断的土埂、荒苔。
治理后:进行坡改梯,工程实施后,土地连片,面积增大。治理后土埂、荒苔、斜坡地等都变成了连片的平台地,一般可扩大5%~10%的耕地面积。又因工程治理使用机械,同时可修通地间道路,农户可用农用车、拖拉机运肥料、农具、粮食等,既方便,又节省劳力。实施坡改梯后,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效果,土地面积增加,方便机械耕作。再配套水浇措施,土地潜力被释放,治理区粮食增产明显,烤烟等经济作物增效快。如马街镇马家冲村、汤池阿乃村委秧草村、草甸五丰村都很明显,特别是汤池阿乃村种植青花等蔬菜更为突出,产量大,收入高。工程实施后,每年玉米、小麦、豌豆、烤烟、辣椒等作物都增产、增收。治理后土地连片、道路畅通,农户把土地租给种植大户,统一种植,土地出租单价成倍翻番,增至1 500元/亩以上。农户得到租地收入的同时,又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出打工又有另外一份收入,所以治理区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项目实施区的村民,几年后见到负责治理的工作人员都赞不绝口,好处讲不完。工作人员们也觉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确实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份责任、这份辛苦是值得的。(www.xing528.com)
成效三:生态治理导致水源充盈,水质变好
治理前,许多村子山坡光秃秃,树木少,加之岸坡较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沙往村中流淌,特别是马街镇马家冲村汛期泥沙下流堵断贾龙河,甚至形成淹民房的现象。11月至次年5月少雨季节,村里的原建人饮工程,因植被锐减,原来的箐沟水逐年干枯,人饮工程几乎废弃。
治理后,在马家冲村后采取打潦壕、种圣诞树和竹子等生态措施治理后,现已绿树成荫,荒山变绿,竹林成片,形成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现象,是一个生态村。原干枯的泉水又常年流淌,已废弃的人饮工程,部分修复后,又成为供全村人饮的水源取水点,并且保证年提高极大。治理后加之植被的恢复,汛期泥沙流失,堵断贾龙河的现象已再没发生过,成效明显。又如汤池街道办阿乃小流域治理后,在阿乃村种旱冬瓜树,新村河村大面积种竹子,现在树已成林。特别是新村河村,遍山的竹子成林成片,原有的泉水,不单是水量增大,而且水清水质好。除全村人饮用外,还比较充盈,当地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开发了“金竹谷”品牌桶装水。别的品牌卖10~12元一桶水,本品牌只卖6元一桶,畅销汤池许多地方。村民收入颇丰,当地人民也喝上了水质放心,价格优惠的好水,可谓一举两得。
成效四:果树成片,经济收入倍增
治理前,宜良县市场上的水果品种单一,还受季节的限制。
治理后,特别在坡改梯土地上种植经济果林,成效快,品种全,桃子、李子、杨梅、核桃、板栗等覆盖治理区,现在各类水果上市早,品种多,价钱好;加之部分村民结合农家乐的开发,既能摘果,又能吃饭游玩,开发了昆明近郊的旅游、康乐一体的近郊游项目。如汤池秧草村,核桃成片,已是丰产期;草甸五丰村杨梅成片,上规模,上市早,每年采摘时,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向往之地。还有部分治理区的农户搞花卉苗圃,也是创收的一个好办法。这些措施使治理区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