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利规划涉及自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有诸多的开发与治理任务要集中在规划内解决,因此水利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使规划能取得成功,并经得起实践检验,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不放,也就是常说的抓要害,抓重点。
任何事物的属性是由其内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解决好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转化为新的事物。江河水利规划存在诸多矛盾,必须从一开始就抓紧研究各种矛盾的性质和地位,并找出其主要矛盾。通过分析论证,选择总体方案去解决这些矛盾。如果主要矛盾找不准,就会因小失大;如果找不到,陷于矛盾罗列,则论证和方案就无济于事,陷于僵局,使规划旷日持久,议而难决。
例如长江葛洲坝工程在20世纪70年代开工,首先遇到的是规划问题。葛洲坝工程只有15.8亿m3动库容,对长江防洪基本没有作用,开发目的是为了发电,271.5万kW。其规模当时属全国第一,世界第七。工程花费几十亿元,轰轰烈烈建设,就是为了发电,而对别的部门不够重视。经2~3年反复争论,对交通部提出的保证通航问题,才算被大家认识到是工程成败的主要矛盾。又花了2~3年时间,解决了通航问题,工程才顺利前进。又如长江开发治理的主要矛盾是长江中游防洪,是影响数以万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而要解决长江中游防洪,经几十年争论,才使社会各方接受1959年在长江规划中提出的以三峡水库为主体,联合中游平原防洪体系和上游山谷水库的总体方案。20世纪80年代的太湖流域规划,早已明确了以防洪为重点,长时间内把泄洪量分配作为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比较,总不能得到各方认同。后来经过重新探索和分析,才发现主要矛盾表面是洪量分配,而实质是泄洪与洼地排涝的矛盾,在泄洪的同时,要保护好三省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中的三片洼地。于是重新将泄洪方案和洼地排涝结合起来研究,取得了各方都能接受的统一方案。水利规划的主要矛盾是自然的内在属性,有时往往以社会矛盾的形式反映出来,表现为地方之间的争论,转为水事矛盾或水利纠纷,其实是因为规划解决不了该地区的问题,才由行政出面干预,其本质还是自然问题。太湖规划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对水利规划方案矛盾了几十年,而且越陷越僵,表面上是地方之间有成见,其实质是因为没有统一解决洪涝问题的好方案,一旦方案做好了,使各方都能接受,矛盾就解决了。(www.xing528.com)
在江河水利规划工作中如何寻找主要矛盾,有的规划一开始就比较明显,属于显性的;有的需要经过一番研究探讨才能暴露出来,属于隐性的。许多江河水利规划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一致的,例如长江规划的中游防洪是主要矛盾,也是主要任务。而像太湖规划以防洪为主要任务,但其主要矛盾却表现在太湖泄洪与地区排涝的矛盾。又如乌江流域,地形狭窄,淹没损失少,以开发水电为主要任务,但其成败取决于选择梯级坝址的地质问题;金沙江规划也和乌江类似,成败的主要矛盾是大坝抗震和施工条件。
在大江大河水利规划中,不同部分有其不同等级的矛盾,必须分别对待,逐一解决,才能全面完成。同时,解决次一级矛盾必须服从流域总体的要求。长江流域规划是我国水利规划最庞大的一个系统,上、中、下游地区,各主要支流区,都有不同的矛盾,在解决各自矛盾的时候,必须服从长江中游防洪这一流域总体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