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在本节的内容中,继电器控制回路的触点、线圈仍采用K□□进行表示,而梯形图中的输入、输出则采用地址I0.□、Q0.□进行表示,两者一一对应。
例如,继电器K1、K2的触点,在对应梯形图上的输入为I0.1、I0.2或触点M0.1、M0.2;继电器K1、K2的线圈,在对应梯形图上的输出为Q0.1、Q0.2或线圈M0.1、M0.2等。此外,继电器控制电路也不完全按照电气制图标准进行绘制。
1.桥接支路
继电器触点控制电路可采用图2-27a所示的“桥接”支路,通过K5触点的桥接,使得触点K3、K1可交叉控制线圈K6、K7,这样的支路在PLC梯形图中不能实现。这是因为:
1)梯形图的编程格式不允许。采用梯形图编程时,程序中的触点一般不能进行垂直方向布置。
2)违背PLC程序的执行规则,在同一PLC执行循环内,它不能利用后续线圈的控制条件,来改变已执行完成的输出状态。
因此,设计梯形图程序时,需要保证每一输出线圈都有独立的逻辑控制电路,为此,编程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图2-27b所示的形式。
图2-27 桥接支路的编程
2.后置触点
继电器触点控制电路可使用图2-28a所示的后置触点,通过K5来进行K6、K7的共同控制。但是,梯形图编程时,规定线圈必须是程序段的最终输出,因此,这样的电路在梯形图上需要更改为图2-28b所示的形式。(www.xing528.com)
图2-28 后置触点的编程
3.中间输出
图2-29a为继电器控制电路常用的中间输出连接电路,在梯形图程序中,虽然也可采用这样的编程,但程序处理时需要通过堆栈操作才能实现,它将无谓地增加程序所占的存储器容量,并给程序的阅读带来不便。因此,实际编程时一般需要将程序转换为图2-29b或图2-29c所示的形式,通过改变前后次序,或者通过输出线圈的独立编程,简化程序执行过程。
4.并联输出
图2-30a是继电器触点控制电路常用的并联输出支路,鉴于中间输出同样的原因,实际编程时宜更改为图2-30b所示的形式。
图2-29 中间输出的编程
图2-30 并联输出的编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