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40年代,全球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不安中。带有强烈男性色彩的军装样式成为这一时期女装的代表。费尔岛针织服装虽没有受女装男性化的强烈影响,但其风格也在战争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1940年德国入侵挪威后,挪威难民将具有标志性的巨大的挪威星形图案和呈对角线的矩形图案引入设得兰郡,并对当地针织品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星形图案比费尔岛所有的传统图案都要大,编织者们将这种在挪威通常采用黑白两色编织的图案与费尔岛针织品的色彩相结合,形成了色彩丰富的“北欧之星”图案,并在之后的费尔岛针织品中广泛使用,使之发展成为费尔岛针织品中标志性的图案之一。挪威图案的引入,带来了全新的图案比例和排列方式,这是自费尔岛针织品产生以来最具标志性的变革,自此出现了纵向排列的图案,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如图2-21所示[10]。在结构上,高领针织衫大量出现,防御风寒的功能性得到加强,这也许与战争中对军装功能性的要求有一定联系。
图2-21 20世纪40年代“北欧之星”图案的费尔岛针织衫
(设得兰博物馆)
费尔岛针织品在40年代的另一显著变化反映在采用费尔岛针织图案制作的时装中。在款型上,出现了加垫肩的宽肩效果的费尔岛风格针织服装;在图案运用上,设计者将费尔岛针织图案作为装饰边应用在服装中,将大面积的纬平针组织与小面积提花组织装饰边相结合,美观干练的同时也便于制作。其主要的装饰方式有以下几种:
作为育克装饰环绕领与肩部,与套头衫相结合,如图2-22(a)所示,这一经典款式在其后的数十年中被反复应用于费尔岛针织服装。
作为V领针织开衫的肩部装饰,如图2-22(b)所示,这种装饰手法可能源于育克装饰手法与V领针织开衫的结合。
与V领针织开衫相结合,在腰部和袖口处做装饰花边,如图2-22(c)所示,形成装饰腰带的效果。
在V领针织开衫的门襟局部装饰费尔岛提花图案,如图2-22(d)所示,同时与内穿的套头针织衫的领部针织图案相结合,起到巧妙的装饰作用。
图2-22 带有费尔岛针织图案装饰边的时装
(http://www.theretroknittingcompany.co.uk/fairisle.html)
另外,也可以局部运用费尔岛针织图案,在服装款式和结构上起到分隔作用。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与带有小翻领的套头衫款式结合,在前胸和袖子外侧做局部费尔岛针织提花装饰,如图2-23(a)所示,通过不同针织组织的混用来塑造服装款式,强调人体上身的曲线。
以横条的形式装饰在套头衫的大身部分,加大每条OXO图案的间距,形成周身提花的效果,袖子则采用纬平针组织,如图2-23(b)所示,使服装款式结构更加分明。
仅在套头衫的大身铺满图案,袖子和服装下摆采用素色纬平针组织和罗纹组织编织,如图2-23(c)所示,起到强调大身提花图案的装饰作用。
费尔岛针织品与当时时装款式的结合使其更具时尚气息,同时使费尔岛针织图案的应用也越发灵活,不同于最初图案遍布全身的状态。费尔岛针织设计的侧重点由单纯的图案色彩设计向图案运用手法偏移,作为一种单纯的装饰性元素被广泛使用。
图2-23 局部运用费尔岛针织图案做结构分隔的时装
(http://www.theretroknittingcompany.co.uk/fairisle.html)
从20世纪50年代起,机械生产对费尔岛针织的发展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家用针织机自从30年代被引入设得兰后就不断扩展,到50年代已得到普及。此时机械编织的纬平组织针织产品大量出现,在有图案的费尔岛传统针织服装中纬平针织物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虽然这种针法源自20年代,将手工编织的费尔岛针织图案装饰花边与机械编织的纬平针织物组合而成的针织衫依旧很受欢迎,但从其图案和颜色的丰富性上都与20年代的费尔岛针织服装相差甚远。在众多带有费尔岛针织图案装饰边的服装中,含有育克装饰边的服装依然最为流行,其应用也从最初的套头衫款式延伸至圆领开衫,如图2-24所示,成为人们钟爱的时髦服装。
图2-24 有育克装饰边的圆领针织开衫 (http://www.theretroknittingcompany.co.uk/fairisle.html)
这一时期,图案和编织方式上比较突出的革新点在于出现了一种类似波浪或山峰的菱形装饰图案,该图案以由深入浅的色彩重叠横向排列,如图2-25所示。这与米索尼的经典锯齿状条纹极为相似。这种装饰图案或与横条状排列的传统几何图案间隔排列,或单独运用在整件针织衫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日趋单调的费尔岛针织图案。
图2-25 20世纪50年代具有山巅图案的针织衫
(设得兰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