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电弧是指通常不超过几百安的电弧。研究发现,小电流电弧的放电自阴极开始,接着出现的电子和金属蒸气发散地轰击起着收集器作用的阳极表面,因而弧柱的形态成圆锥形等离子体。位于阴极的圆锥顶点直径仅几微米,所以该处的电流密度最大,电极表面温度也最高,圆锥顶点强烈地发光形成耀眼的阴极斑点。阴极斑点和等离子体的形态如图1-5所示。
图1-5 阴极斑点和等离子体的形态示意
研究如何测量阴极斑点的电流密度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因为这种等离子体的生存时间、分裂后形成新锥体的数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随机性。此外,阴极表面微小的污染都影响着测量的准确程度。较新的研究数据是:阴极斑点的电流密度约为108A/cm2,斑点半径在1~100μm之间。
小电流电弧的特征是它由许多上述的圆锥形弧柱并联组成,每个弧柱的电流大小基本上一定,约为几十安但不超过100A。这些弧柱一般在靠近电极中心处开始产生,分布成圆环状逐渐移向电极边缘,最后沿棱角运动。电弧向边缘移动的原因是棱角处的热传导条件比平面差,所以该处温度高,有利于热电子发射和维持电弧燃烧。在电弧发展过程中,弧柱之间始终相互排斥,以每秒几厘米到几米的速度移动。随着电流的增大,先形成的弧柱不断分裂,生成一些新的弧柱,与此同时,也有的弧柱自行熄灭。从形态上看,这种电弧呈扩散状,所以称扩散状电弧。
小电流电弧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在燃烧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迁移率远远大于金属蒸气中金属离子的迁移率,即正离子进入阴极的速度比电子进入阳极的速度慢得多,因此在阴极附近形成正空间电荷区。在正电荷电场作用下,弧腔中电场强度的分布变得不均匀,阴极表面附近的电位梯度骤增,形成了阴极压降区;而在从正空间电荷区到阳极的电弧部分,则因电场的反向叠加减小了该区的电场强度。图1-6(a)所示为电场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曲线的OA部分表示阴极压降区,它占据了电弧电压的大部分。弧柱部分AB的压降很低,呈现很高的电导。当电流增大时,阴极斑点随之增多,出现更多的弧柱,扩大了导电截面,因而弧压降随电流增加的变化很小。又因为阴极压降区中离子密度与金属蒸气的发射有关,所以小电流电弧的压降主要取决于阴极材料的特性。例如,铜电极的弧压降约为20~40V,在电流电弧几百安范围内,这一数值基本与电流大小无关,因而在交流半波的电弧电压(弧压降)曲线呈平坦状,其波形如图1-6(b)所示,它与图1-7中常见的空气、油等介质中交流电弧弧压降的马鞍形曲线有显著区别。
(www.xing528.com)
图1-6 小电流电弧的弧压降特性
(a)弧压降分布曲线;(b)弧压降波形
图1-7 空气和油中交流电弧的电流与压降波形
(2)小电流电弧的燃烧仅由阴极发射的电子和金属蒸气维持。在交流电流自然过零前,瞬时值变小,阴极斑点迅速冷却,发射的金属蒸气也相应减少。当金属蒸气减少到不能维持电弧导通所需的最低浓度时,电弧的燃烧变得不稳定,相应地在电流波形中出现高频振荡,电弧突然熄灭,这时对应的电流被截断,这一现象即截流效应。由过电压理论得知,截流效应将引起设备回路中的电磁过渡过程,可能导致高幅值过电压的出现,过电压幅值与电流被截断的瞬时值大小有关。为避免它的危害,必须选择蒸气压较高的触头合金材料,使之在较小电流瞬时值时仍能发出较多的金属蒸气,以维持电弧电流的导通,相应地减小过电压的幅值。
(3)电弧仅烧损阴极表面,阳极不但未受损伤,反而在电弧导通时覆盖了一层阴极材料的喷射沉积物。
(4)在垂直于电弧电流方向的磁场作用下,阴极斑点向着与安培左手定则确定的电动力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现象称为逆动现象。因此各个弧柱之间总是相互排斥,作着无规则的运动,而不像平行导线中通过相同方向的电流时那样相互吸引。这一特点对保持阴极表面处于不高的温度是有利的。关于小电流电弧的逆动现象目前也仍无合适的理论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