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对策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发生源、接触者、传播途径三个方面的控制,其指导思想是降低粉尘和毒物等有害因素的作用强度和减少接触时间。
(一)发生源控制原则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首先要弄清企业存在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这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强度如何,可能造成哪些职业性伤害,存在哪些有损职工健康的有害作业,作业场所有害作业危害程度属于什么级别。作业场所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有许多国家标准,如GB 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和GB 5817—2009《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等。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强度的因素较多。以毒物为例,作用强度首先与毒物的毒性有关,其次与毒物的数量或浓度有关,还与毒物与人体的接触方式、接触是否充分有关。例如,毒性很大的毒物以很少的数量和极短的时间可以使人毙命;毒性不是很大的毒物,如果浓度很高,也容易发生中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时,粉状的毒物比块状的与人体接触充分,挥发性强的液体毒物与人体接触可能更充分。应当在以上职业性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抓好预防工作。
发生源的控制原则及优先措施是:替代、改变工艺、湿式作业、密闭、隔离、局部通风及维护管理等。替代、改变工艺是设法消除职业病危害发生源或者减少其危害性,如激光照排代替铅字排版,从根本上消除了印刷行业铅中毒的可能性。用低毒物质替代高毒物质,则可减少中毒的可能性。采用各种工业除尘系统,通过加湿以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悬浮量;采用吸收、吸附、冷凝和燃烧等净化工艺,处理含有毒物质的工艺气体,降低有毒物质的浓度,都是重要的工艺措施。密闭、隔离措施是将发生源屏蔽起来,尽量减少人员与发生源接触机会。例如,尽量采用密闭化、连续化、机械化操作和自动控制;建立隔离室,将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隔离并与局部通风结合。按照GBZ 158—2003在工作场所安放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也是一种屏蔽措施。
预防粉尘和有毒物质泄漏是预防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基本措施。以上工程措施和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相同或类似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二)接触者控制原则
接触者控制原则及优先措施是:劳动组织管理、培训教育、个体医学监护、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以及维护管理等。(www.xing528.com)
在同样环境中从事同一种劳动,不同劳动者所受到的职业性伤害程度差别较大,这主要与劳动者个体危险因素有关。具有个体危险因素的容易得职业性伤病,称为易感者或高危人群。个体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有某些遗传疾病或过敏的人,易受有毒物质影响。老年、少年与妇女对于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较敏感,要特别注意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营养缺乏和身体有某些疾病或精神因素,也容易受毒物影响。有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的人,受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的概率较大。在职工中鉴别易感者,弄清不同有害岗位的职业禁忌证,合理调配工作岗位,是预防职业性危害的重要措施。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等,这些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称为职业禁忌证。例如,血液疾病是接触苯作业的禁忌证,肺结核是接触硅尘作业的禁忌证。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三)传播途径控制原则
传播途径的控制对策及优先措施是:清理、全面通风、密闭、自动化远距离操作、监测及维护管理。其指导思想也是尽可能避免人员与发生源接触和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强度,但控制的重点是劳动环境。控制传播途径必须经常进行劳动环境测定。厂房通风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降低厂房内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浓度,高温高湿车间可通风降温降湿,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适用于工业企业各种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与GBZ 1—2002相比,GBZ 1—2010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生设计要求等多处重要内容。执行该标准,就是为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