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兴岛淡水透镜体数值模拟: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永兴岛淡水透镜体数值模拟: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型输入1)模型定义永兴岛淡水透镜体水流模拟采用饱和变密度非稳定流,溶质运移模拟为非吸附模拟,不考虑化学反应。因此,在永兴岛淡水透镜体水流模拟计算中,选择氯离子作为溶质运移模拟计算因子。图6.12垂直平面坐标与网格剖分按照这一思路,将永兴岛的外形图导入软件,作为模型剖分的底图。

永兴岛淡水透镜体数值模拟: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根据建立的淡水透镜体变密度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三维数学模型,运用三维可视化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数值模型,对求解区域网格、边界、参数、源汇项等进行定义,然后调用解算器进行数值运算,由输出模块得到三维可视化结果。Visual Modflow软件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为依次调用三个独立的模块:输入模块、运行模块和输出模块,实现模型输入、求解运算和结果输出。

(1)模型输入

1)模型定义

永兴岛淡水透镜体水流模拟采用饱和变密度非稳定流,溶质运移模拟为非吸附模拟,不考虑化学反应。鉴于氯离子是水体中一种常见组分,也是海水的表征性元素,采样简单,分析方法成熟且精度高;氯离子又是地下水中必然出现的化学成分,在地下水环境中比较稳定,在研究区内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国内外许多较成功的水质模拟实例中,多数都选择氯离子作为模拟因子。因此,在永兴岛淡水透镜体水流模拟计算中,选择氯离子作为溶质运移模拟计算因子。

2)坐标系的选取

以概念模型底部平面作为基准面,取直角坐标系:x轴正向向东,坐标范围为0~1 928 m;y轴正向向北,坐标范围为0~1 284 m;z轴正向向上,坐标范围为0~30 m,原点位于基准面上。坐标选取如图6.11和图6.12所示。

图6.11 平面坐标与网格剖分

3)研究区域的空间离散

研究区域的空间离散就是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岩性、孔隙率和给水度等),将所研究的区域剖分成相互联系的有限个小的水力水质均衡区(即计算单元),在满足一定精度条件下,确定计算单元的形状和大小。每个单元中含水层水力水质参数视为常数。

图6.12 垂直平面坐标与网格剖分

按照这一思路,将永兴岛的外形图导入软件,作为模型剖分的底图。软件将根据模拟区域的几何形状大小和用户要求自动完成三维剖分,再根据模拟范围定义有效单元网格(计算区域以内)和无效单元网格(计算区域以外),剖分范围如图6.6所示。剖分包括平面上的网格剖分和垂向上的分层剖分。平面上剖分为50行、50列,在垂向上分为51层,其中海平面以上的范围(5 m)为一层,海平面以下的范围(25 m)剖分为50层,剖分结果如图6.11(图上按每2行×2列给出)和图6.12所示。另外,地表高程以ASCII形式输入到模型中,地表测点以外的高程采用Kriging插值法求出。

4)时间离散

水流模拟周期36 500 d,初始时间步长Δt为0.001 d,增加因子为2,最大时间步长Δt为2 d。

5)边界条件

将6.2.2节提出的边界条件输入到软件中,如图6.13和图6.14所示。求解区域上边界为定流量边界和降雨补给浓度边界;下边界为隔水边界和定浓度边界;侧向边界海平面以上区域为隔水边界和定浓度边界,侧向边界海平面以下区域为定水头边界和定浓度边界。

6)初始条件

初始水头采用统一赋值的方式输入,即模型中各点的初始水头均赋值25 m。初始浓度进行了分区处理,如图6.15所示。

图6.13 水流边界

(www.xing528.com)

图6.14 浓度边界

图6.15 初始浓度分布

7)参数赋值

渗透系数 结合地质勘测资料和实验室研究结果,不整合深度以上的渗透系数Kx=Ky=Kz=110 m/d,不整合深度以下的渗透系数参考文献取Kx=Ky=Kz=500 m/d。

②弥散度 采用一维连续注入示踪剂试验方法,测得珊瑚沙样本的纵向弥散度为0.29 m。如前所述,弥散具有尺度效应,实验室数据会小于野外实际的数据,因此,实验室求得的弥散度仅为一个参考值。结合野外渗流区域的实际情况,取纵向弥散度DI=5 m,横向/纵向弥散度比率取0.5,垂向/纵向弥散度比率取0.05。

③其他参数 其他参数均由实验室试验获得,实验室无法完全模拟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而且存在随机性的误差,所以,其数据只能作为参考,根据试验结果,并参阅其他文献,取弹性贮水率为1×10-5,重力给水度为0.31,孔隙率为0.40。

此外,海水密度ρs取1 025 kg/m3,盐浓度cs取35 g/L;淡水密度ρ0取1 000 kg/m3,盐浓度c0取0 g/L。模型选用氯离子作为模拟因子,SEAWAT程序可自动完成氯离子浓度与海水盐浓度间的转换。

(2)求解运算

模型的数值求解调用SEAWAT 2000程序包。程序包运行设置包括模拟进程、SEAWAT Flow和SEAWAT运移设置。运行设置是模型模拟的开始,为模拟地下水流动、溶质运移以及参数估算所选择的数值程序进行参数设置。根据不同的计算需要,设置内容包括水流和运移计算器种类的选择,设置内外最大迭代次数、运移计算的初始步长和最大步长等。

1)模拟进程设置

进程设置包括变密度流VDF(Variable-Density Flow Process变密度流计算)设置、水流设置和运移设置。对于既有水流又有溶质运移的变密度流,在VDF和溶质运移IMT(Integrated MT3DMSTransport Process溶质运移计算)模拟中,隐式耦合计算比显式耦合计算稳定且精确度更高,因而采用隐式耦合。在变密度流模拟中,节点间的密度计算采用Central-in-space法,这是一个根据相邻单元长度对密度进行加权计算的方法。模拟计算的起始时间步长取0.001 d,为软件系统默认设置。在水流设置中,水流计算采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来求解模型产生的联立方程组,能模拟线性非线性地下水流条件。该方法计算收敛速度快,结果可靠。收敛性取决于水头变化标准和残差标准(计算单元间的流量差),对于SEAWAT水流模拟,水头变化标准默认值为10-6,残差标准默认值为10。在运移设置中,运移计算采用隐式共轭梯度(GCG)解算器,选择GCG解法,弥散项和汇源项都默认采用中心有限差分隐式求解,从而没有任何稳定性约束。对流计算采用中心有限差分法,孔隙率采用有效孔隙率,Courant数取0.75。Courant数是表示一个示踪粒子在同一运移时间内从各个方向,允许进入网格单元的所有单元数目,通常为0.5~1。

2)SEAWAT Flow设置

在这一设置中,除设置时间步长、初始水头、各向异性、输出控制和列表文件选择外,还需进行补给、干湿设置和模拟层设置。补给设置是指地表补给赋予的模型分层,可以是顶层、指定层和最上有效层;干湿设置是指疏干单元重新湿润的选择。在非稳定模拟过程中,如果水头下降低于网格单元底部的水位时,潜水含水层中的单元就变为干枯单元,在余下的模拟中这些单元将不参与计算;若调用干湿交替选项,可以使这些干枯单元重新赋水,这样使计算更准确。在永兴岛淡水透镜体的模拟计算中,补给赋予最上有效层,模拟层设置为潜水含水层,疏干单元可以重新湿润,由计算程序自动判别。

3)SEAWAT运移设置

设定输出时间步长,给初始浓度赋值,设定浓度转化与查看功能,实现浓度单位的转换与预览。设定输出时间步长,就是将溶质运移的结果按时间段输出,控制不同时刻浓度输出数据的精细化程度,有利于查看浓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结果输出

在Visual Modflow 4.1中,按输出控制进行设置,可将不同时刻的水头、降深、流量、浓度、流线、速度等信息以等值线(面)的形式显示出来,或直接导出数据。在3D模式下,还可输出这些参数的动态视频。

设置输出控制信息后,便可进行模型的编译和运行,并输出计算结果。永兴岛淡水透镜体的模拟计算结果的输出,包括以氯离子浓度为600 mg/L界定的淡水透镜体外形、水头和浓度分布、透镜体的最大厚度和贮水量等。其中,淡水透镜体贮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为贮水量;μ为给水度;v为淡水含水层总体积;s为x、y平面上差分网格的面积;hf,i,j为差分网格i,j对应的淡水水头;面积s的计算利用AutoCAD里的“创建面域”——“属性查询”功能得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