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748”工程吧,北京大学参加了其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而研制组的带头人就是王选。
想了解某个人,最简单的方式是先调阅这个人的档案。
为了档案的真实,作者调用了网上资料;为了纪念这位汉字印刷的现代开拓者和革命者,这里也多占了些篇幅,目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他。
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
主要生平
1937年2月5日,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前两年以学习基础课为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著名学者。
1956年,王选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主持电子管计算机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过部分电路设计。
1961年,王选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1964年,王选承担了当时正在进行硬件设计的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www.xing528.com)
1965年,与陈堃銶、许卓群等同事进行DJS 21机的ALGOL 60编译系统设计工作,1967年研制成功,在几十个用户中推广,成为国内最早得到真正推广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之一,被列入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大事记中。
1975年,王选投入到“748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制工作中。
1976年9月,电子工业部把“748工程”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并成立了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由王选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
1979年7月27日,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精密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一张八开报纸底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北大参观后,给予很高评价。
1981年开始,王选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推广。
1988年后,王选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1993年,王选退出科研一线。
1995年7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王选任院长,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9月王选做出决定: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12月方正在香港以红筹股的形式成功上市,中国报业的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3月18日,北京大学拿出500万元,重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这一奖励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2006年2月13日11时许,王选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