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出现以前,西文打字机的键盘早已定型,计算机很自然地利用了打字机键盘这一录入工具,在处理西方语言文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计算机进入中国,一个巨大的难题也随之摆在中国人的面前,并引起全世界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处理专家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关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和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计算机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古老文明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冲突首先发生在最前沿——如何将汉字输入到计算机中!
美国人也看到了中国计算机市场这块大蛋糕,但要想占据这个市场,必须首先解决汉字输入这个难题。为此,美国人耗费了6500多万美元,结果是无果而终,于是扬言要废弃汉字!而国内的一些人也随声附和:中国人要用计算机先进技术,文字必须“全盘西化”。一时间,“去汉字化”甚嚣尘上,计算机好像成了汉字文化的掘墓机。
在计算机面前,汉字遭遇了“生死劫”。国内的一大批仁人志士、科学家当然不信那一套,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努力探索着实现汉字输入的各种方法。(www.xing528.com)
解决汉字输入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方法是模仿西文键盘的设计思想,设计一个汉字大键盘,但大键盘的思想经过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它存在找字困难、无法输入键盘上没有的汉字和键盘本身价格太高等缺陷。人们想到的第二种方法是汉字的键盘编码技术,这种基于西文键盘的汉字输入技术是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
在中国大陆,1978年5月上海电工仪器研究所工程师支秉彝创造了一种“见字识码”法,并被上海市内电话局采用,从而率先使计算机的汉字输入进入了实用阶段。同时在中国港台地区及海外,以“王安三角”为发端,陆续涌现出“仓颉”、“行列”、“唯物”等一大批繁体汉字输入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联想汉字、四通中文电脑打字机之后中国的汉字编码出现了“万码奔腾”的局面。在中国大陆涌现出了五笔、自然码、郑码、拼音、智能ABC、智能狂拼、纵横等上千种的输入法,在众多输入法中,五笔字型输入法脱颖而出,获得了国人和世界的普遍认可,并被普遍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