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昇发明的泥活字传入欧洲400多年以后的15世纪中叶,德国的约翰·古登堡开始致力于活字印刷的发明研究。
古登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说说他的传奇人生。
约翰·古登堡(1398年—1468年),又译作“古腾堡”,德国发明家,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纸质媒体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古登堡
古登堡的父亲是当地造币厂的一名职工,铸币材料有黄金,也有其他金属。“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挖洞”,受其父亲影响,古登堡幼年便擅长冶炼、金匠手艺,更熟知铸币的钢模和铸币的工艺流程,就像我国做月饼、糕点的模具,把金属熔化倒入模具,冷却后就成型了,且把图案也印在了上面。为什么不用这种方式来制印刷版呢?但如果整版浇铸又和雕版一样字都连在一起,就不是活字了,每个字母必须要分开,能移动,能耐压又不可用柔软的木材,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办法——制作金属活字。(www.xing528.com)
鉴于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已经成熟,而泥、木活字又有不耐用易破损等缺点,同时他发现把铅、锡、锑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配比形成的合金很硬又易熔化,谷登堡遂尝试选用这种合金材料制作活字。
约翰·古登堡的第一个目标是使用熔化的金属铸造个别的铅字。他为每个字母与每个符号制作一个钢模,压在软铜块上形成一个铜模,如此每个字模都可重复制造铅字。为此目的,约翰·谷登堡发明一种手铸工具,将铜模放置其中,只要倾入熔化的合金液体,字母与符号即可产生,金属单字就制作好了。
西方的文字大多是用字母拼成的,字母不多,所以字模也不用那么多。我们的汉字就不同了,国标字库里的就七千左右,每个汉字又有不同的字体字号,所以制造汉字字模和制作活铅字的工程是庞大的,这项技术我们是从西方引进的,铅活字的印刷工艺流程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