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轧管方式一样,二辊斜轧管机产生的荒管质量缺陷主要来自于毛管本身和轧管工序。前者与管坯质量、加热质量和穿孔工艺有关,毛管的质量缺陷经过斜轧之后会进一步扩展。有关提高管坯质量、加热质量和毛管质量的方法已在前面章节作过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荒管在斜轧管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缺陷与斜轧管机的孔型形状及调整、工艺参数调整、工具质量、芯棒润滑质量等有关。
二辊斜轧管时产生的产品质量缺陷主要包括荒管表面缺陷、壁厚不均和管体扭曲等。
6.1 表面质量缺陷
二辊斜轧管时产生的荒管表面质量缺陷包括表面裂纹与轧折、表面擦伤与结疤、内、外麻坑等。荒管缺陷形态见附录2无缝钢管典型质量缺陷示例。
(1)表面裂纹与轧折
毛管在斜轧过程中,从咬入、减径减壁、均壁到规圆抛出,要经历由厚壁圆形到椭圆形再到薄壁圆形的变形过程。毛管每旋转一周,管壁要发生两次弯曲和两次压扁变形。其弯曲半径取决于孔型的椭圆度、辊缝值及荒管的D/S值。毛管和荒管的管壁越薄,孔型的椭圆度越大,产生的弯曲和压扁变形也越严重。由于斜轧变形区较长,毛管在变形区中的旋转圈数可能多达6次以上。毛管管壁经过反复的辗轧、弯曲和压扁,容易在荒管内、外表面形成裂纹或轧折。
二辊斜轧管时,金属的横向变形很大,容易流进轧辊和导盘(导板)之间的缝隙并在此处堆积。如果流进辊缝的金属太多,会造成轧卡。另外,导盘(导板)容易对荒管外表面产生擦伤,严重的擦伤经轧制后会变成轧折。
轧管工具的质量与荒管的轧折缺陷有直接关系。当已经老化、出现裂纹和“掉肉”的芯棒、轧辊和导盘(导板)继续使用时,会使荒管的内、外表面产生轧折。
为了减少斜轧管时产生的轧折缺陷,应合理设计孔型,减小轧辊和导盘(导板)之间的缝隙及孔型的椭圆度系数;加强芯棒润滑,促进金属的纵向延伸;提高工具质量,减少因工具表面缺陷对荒管表面造成的划伤;选择合适的D/S值,且变形量不能太大(延伸系数≤2.5),以减小金属的不均匀变形程度。
(2)表面擦伤与结疤
除毛管表面带来的结疤,经斜轧后会扩大并继续留在荒管表面之外,斜轧管工序本身因工具黏钢或啃伤毛管表面,也会使荒管表面产生擦伤,严重时变成结疤。
导盘迎钢侧的边缘既高又尖,还紧贴着轧辊表面,容易与轧辊发生碰撞而崩边。另外,导盘的线速度比荒管的出口速度大1.5倍以上,轧制过程中,毛管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导盘与毛管的运动既不同向,又不同速,二者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特别是在轧制Cr、Mo含量较高的合金钢管时,如果导盘表面硬度太低,冷却或润滑不良更容易黏钢。黏钢或边缘破损的导盘继续使用时,荒管表面会产生结疤。
导板与变形金属之间的滑动也会带来导板的不均匀磨损和边缘黏钢,使荒管表面产生擦伤和结疤。
荒管表面的擦伤和结疤,还有可能是因轧管机后台的辊道、抱瓦破损或黏钢造成的。当高速旋转且存在较大甩动的荒管碰撞到表面不光滑的辊道或抱瓦时,轻者会形成表面擦伤,重者会导致凹坑。提高导盘表面硬度(280~300HB),加强对工具、后台辊道和抱瓦的检查、对不合要求的工具及时修复或更换,可有效减少荒管表面的擦伤和结疤。
(3)内、外麻坑
内麻坑与毛管内表面的氧化铁皮有关。当抗氧化剂受潮结块或喷吹不均匀以及毛管内孔的氧化铁皮太多时,荒管的内表面会出现麻坑,且在抗氧化剂喷吹的出口端最为严重。保证抗氧化剂干燥、颗粒适中及喷吹均匀,清除干净毛管内孔的氧化铁皮,是减少荒管内麻坑的有效措施。
外麻坑是因为毛管外表面严重的氧化铁皮被压入荒管表面或轧辊严重老化、粘钢而压伤荒管外表面所致。用20MPa的高压水除去毛管外表面氧化铁皮,及时修磨或更换不合工艺要求的轧辊,可有效防止外麻坑的产生。
6.2 壁厚不均
斜轧管工艺对毛管的壁厚不均有一定的纠偏能力,变形量越大,纠偏量也越大。但斜轧管时,荒管表面容易形成内、外螺旋道,其深度一般为0.1~0.3mm,有时甚至达0.5~1.5mm或更深。荒管外表面较轻微的螺旋道经定(减)径后,表现为“看得见,摸不着”的螺旋痕迹,虽对荒管的壁厚不均影响不大,但感官难看。
荒管壁厚不均与轧辊形状、孔型调整、荒管D/S值和减壁量、工具表面质量、芯棒润滑质量以及轧制工艺参数调整和轧制过程的稳定性等有关。(www.xing528.com)
(1)轧辊形状和孔型调整的影响
保证轧辊均壁段长度和均壁段轧辊母线与芯棒母线的法线距离相等,是提高荒管壁厚精度的重要条件。轧辊均壁段长度应达到2倍螺距以上。
在孔型调整方面,如果轧辊沿轧制中心线前后错位,会造成两个轧辊各段的辊面曲线错位,其结果是毛管的减壁变形不对称,同时也削减了轧辊均壁段的有效长度。当轧辊的喂入角或辗轧角调整不合理,均壁段的轧辊母线与芯棒母线的法线距离不相等,或当轧制中心线与孔型中心线歪斜时,均壁段的辗轧均壁效果会大大削弱。
由此可见,保证轧辊均壁段有足够的长度和均壁段的轧辊母线与芯棒母线的法线距离相等,对喂入角和辗轧角进行精心调整,都有利于荒管壁厚精度的提高。
(2)荒管D/S值和减壁量的影响
荒管的D/S值反映了斜轧过程中的轧制难度。D/S值越大,轧制时金属的横向宽展就越严重,轧制越困难。同样,毛管减壁量越大,金属的横向宽展也越大,金属被挤进轧辊和导盘(导板)之间缝隙的可能性增大,金属容易在辊缝处堆积,使荒管的壁厚精度降低。
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荒管的壁厚精度,减轻螺旋道深度,并防止产生轧折、轧卡等缺陷,荒管的D/S值和减壁量均受到限制,D/S值在35以下,减壁量在10mm以下。
(3)工具表面质量和芯棒润滑质量的影响
因斜轧变形区较长,如果工具的表面粗糙和芯棒润滑不良,会影响金属的纵向流动,增加横向宽展,从而带来壁厚不均。
为了减少因工具带来的荒管壁厚不均,既要研究如何提高工具的表面质量,加强芯棒润滑;又要加强对工具的检查,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具应及时修磨或更换。
(4)芯棒跳动的影响
斜轧过程中,芯棒会随着轧辊、毛管的高速旋转而旋转并产生跳动,进而带来均壁段轧辊母线与芯棒母线的法线距离不相等,从而产生荒管壁厚不均。
使用限动芯棒操作方式较浮动芯棒操作方式可以减小芯棒跳动的幅度;在轧管机入口处使用芯棒夹送辊,也可以减小芯棒跳动的幅度。二者均有利于提高荒管的壁厚精度。
6.3 扭曲和热凹坑
由于毛管或荒管旋转前进,毛管在变形区内和荒管出变形区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发生了严重扭曲变形后的荒管经定(减)径后,会产生“麻花”状凹坑。
荒管的扭曲变形程度与荒管的长度、D/S值、减壁量、轧制速度、轧辊和芯棒的表面质量以及芯棒的润滑质量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当荒管的D/S值越大、荒管越长、管壁越薄、轧制速度越快、或芯棒弯曲时,荒管产生的扭曲变形就越严重。
从轧制薄壁钢管的轧卡试样中观察到,荒管在变形区的转圆段就存在肉眼可见的扭曲变形,表面出现了扭转皱褶。随着向轧制出口方向运动,扭曲变形越来越严重。带有皱褶的荒管经定(减)径后,其皱褶被拉长,在钢管表面形成与轴线呈一定角度的扭曲痕迹。
为防止荒管发生严重的扭曲变形,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适当降低轧制速度;二是通过提高出口侧导辊(抱瓦)的表面质量,减小荒管出变形区后的旋转阻力;三是减小孔型的椭圆度系数和轧辊与导盘(导板)之间的缝隙,使毛管旋转自如。此外,增加芯棒长度,使芯棒对出变形区后的荒管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减小芯棒弯曲程度,降低荒管的甩动幅度;减小荒管长度。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减轻荒管的扭曲变形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