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洁发展机制的前景展望

清洁发展机制的前景展望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银行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自2005年欧盟开始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计划以及《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之间达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的数量出现大幅上升。其次,美国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2005年12月东北部7个州就实施区域性温室气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这很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交易计划。因此,CDM市场发展的前景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清洁发展机制的前景展望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这个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与附件一国家是否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减排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各国在第一承诺期内的减排义务已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内市场需求旺盛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二氧化碳交易的需求量在2005~2010年间预计为每年7亿~13亿t。由此形成了一个年交易额高达140亿~650亿美元的国际温室气体贸易市场。世界银行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自2005年欧盟开始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计划以及《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之间达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的数量出现大幅上升。研究同时还透露,全球购买二氧化碳排放份额最大的私人客户是日本公司。而欧洲最大的项目类购买者是德国政府。挪威的点碳咨询公司(Point Carbon)完成的《碳市2006》(Carbon 2006)的报告表明2005年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额达到94亿欧元(合113亿美元)之多。

但是,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附件一国家是否继续做出减排努力,也就是国际社会所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问题。CDM市场作为这个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景也与第二承诺期的生效以及附件一国家将以怎样的力度减排密切相关。目前,国际社会关于第二承诺期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05年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上启动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2006年11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次缔约方大会上提出了“后京都”问题,即2012年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尽管在这次会议上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而且排放量占全世界1/4的美国仍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但是国际社会对有关继续减排温室气体的谈判能够顺利进入第二承诺期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随着关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科学证据的增加,各国对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更加一致,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了减缓气候变暖任务的紧迫性,愿意进一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②随着第一承诺期的临近,附件一国家制定相应政策力图如期完成减排义务,而目前的情况表明,无论国内减排成本还是国际市场的采购成本都不像预计的那样高,在这种情况下,支付合理的费用来改善环境的质量对这些国家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发达国家愿意继续承担减排义务。(www.xing528.com)

从目前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市场的发展来看,即使第二承诺期谈判出现波折,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仍然会发展。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欧盟将继续坚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政策。早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前,欧盟就以法令形式建立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成员国可以通过该交易体系实现各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可见欧盟在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心,而排放权市场的交易将继续在实现其环境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美国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2005年12月东北部7个州就实施区域性温室气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这很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交易计划。加利福尼亚州在2006年8月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总量控制法案——《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案》(Global Warming Solutions Act),对加利福尼亚州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进行了数量限制。作为发达国家排放第二大国的澳大利亚虽然也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但是新南威尔士州早在2003年就实施了对州内电力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而目前在联邦政府反对的情况下,国内所有7个州正在着手建立全国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计划,以增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努力。综上所述,即使京都框架内的国际市场的存续由于第二承诺期谈判的困难而存在不确定性,发达世界中的欧盟、北美地区及澳大利亚这些区域性的排放交易体系也会通过允许利用国际项目合作产生的减排额度来支撑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其中CDM项目由于在减排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将继续为政府和企业完成排放控制任务提供符合标准的履约资产。因此,CDM市场发展的前景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