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36所示为不同驱动电压下角位移的响应曲线,可以看出,角位移大约在t0=1.5 ms处达到正常输出,之后由于惯性产生振荡后逐渐达到稳定输出。模拟曲线和实验曲线基本保持一致,也说明了建立的角位移模型能准确反映旋转致动器的角位移响应。
图6-35 不同频率下的输出角位移曲线(书后附彩插)
(a)f=1 Hz;(b)f=100 Hz;(c)f=200 Hz
图6-36 不同驱动电压下角位移响应曲线(书后附彩插)
由于电流的滞后和致动器的阻尼等方面的影响,旋转致动器输出的角位移会滞后于驱动电压信号,角位移在t0=1.5 ms后才达到稳定。箝位机构的箝位块和转子紧密接触,可以看成通电瞬间箝位机构就能箝紧转子,即箝位机构的箝紧动作没有延迟,若角位移还没有达到稳定输出时,箝位机构就开始箝紧转子,会影响角位移输出。(www.xing528.com)
按图6-2中的信号时序设置驱动电压信号时,下箝位机构在驱动动作后Δt时刻箝紧转子(Δt=t4-t3=T/6)。随着频率的增加,Δt逐渐减小,当Δt<t0时,在t4时刻,在驱动机构还没有达到最大输出位移时,下箝位机构就已经箝紧转子,而驱动机构继续输出位移至稳定状态,此时下箝位机构就会产生扭曲变形吸收部分能量。在t5时刻,上箝位机构掉电后,下箝位机构带动转子回转,就会产生图6-35(c)中的回落现象。通过调整驱动信号的时序,增加Δt可以避免这种回落现象,提高致动器的工作频率。
按表6-2的时序设置驱动信号时,在不同时序下的角速度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如图6-37所示。从图6-37可以看出,Δt由T/6增加到2T/10时,致动器的稳定工作频率由160 Hz提高到180 Hz;Δt增加到3T/10时,稳定工作频率提高至210 Hz;但当Δt增大到4T/10时,Δt′减少至T/20,致动器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各个动作,输出速度反而大幅下降。所以,致动器在Δt=3T/10时,致动器的工作频率达到最大值210 Hz。
表6-2 驱动信号的时序设置
Δt=t4-t3;Δt′=t2-t1=t3-t2=t5-t4=t6-t5。
图6-37 驱动信号时序对频率的影响(书后附彩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